《活着》读后感
说实话这本小说我只看了一遍,可以读后感却写了很多遍,因为情节简单,故事经典,是名著,所以以前写读书感悟的时候就喜欢拿它来凑数。故事虽然简单但含义深刻,小说虽短却讲了三代人的生死。其实我感觉小说都内涵用余华自己的序中一句话也就能概括: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本身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作者余华了解的不多,但小说却看的不少,因为通俗有趣,不故作高深。《许三观卖血记》,《兄弟》,《文城》都看过,为了缓解当初高中无聊的学业生活。和路遥,陈忠实一样,我都很喜欢这种有些乡土气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往往不是高高在上,却能反映底层人民最朴实的生活。
想必大家都看过小说,故事情节我就不再叙述了。就谈谈我当时看小说的感受吧。当时看到一半的时候就感觉不对劲了,富贵儿子输血死了,以一种郁闷,烦躁的心情看完了。就像没有任何铺垫与准备的就把一个个人死亡接二连三直接糊到你脸上,你不得不接受难于接受。
当时真的认为最后一个人一头牛活着没意义了,人是社会生物,当身边人都去了,人还能称之为人吗。但富贵还是活着,还是乐观的跟路边人讲述自己的故事。这种境界不是常人所能有,不是无情不是忘情,就是经历的多了,也不能说是看淡了,反正就是那么一种境界。
每个人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做出的事都是没错的,要说错也是人们的愚笨和时代背景的荒唐。余华的小说大多讲的是魔幻背景下迫不得已的人的荒唐的事。这也是余华小说感觉真实的原因吧。
和《活着》形成强烈对比的我感觉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人间失格》的主角因为对社会的不满与不屑,不想同流合污委屈自己,只能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对社会充满了绝望感,更可悲的是还想拉着别的人一起堕落,去污染别人。而《活着》不同,虽然故事的充满了令人绝望的时代与死亡,可富贵依然坚强乐观的活着。这令人钦佩,也值得学习。(存在文化差异,日本追求美好稍纵即逝的物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