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这是一个充满荒诞感的故事,但它却是真实的反应着当时那个年代,也因此,故事显得无比残酷。
这不仅仅是富贵的的故事,也是当时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故事,富贵的背后站着无数脸上弯曲着沟壑,饱经沧桑的人。
我第一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被富贵的故事压的喘不过气,感叹命运能对一个人如此残酷,但在那个年代不就是这样,大家都在拼命挣扎,想要活下去,希望总在近在咫尺的眼前。
每一次富贵觉得生活有转机时,更沉重的打击总是会跟着到来,一波接一波,它压弯了富贵的脊梁,但他依旧顽强的活下去,即便最后只剩他自己跟一头年迈的牛。他像坚韧的野草,也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坚韧,无论经历了各种苦难,但他们依旧站起来了。战乱,饥荒,贫困没有压垮他们,他们在一次次打击中依旧挺立着,没有放弃希望。
余华用最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展开了那个年代,荒诞却真实的年代,第一次觉得荒诞是富贵被征兵后,那样多国民党伤病被倒在地上,无人照拂。但仔细想想,当时国民党要败了,大家一盘散沙,谁还能顾上那些伤兵呢。但想到他们的来历,不由觉得十分残酷,他们都不是自愿走向死亡的,他们大多是被抓来打仗的,他们突然就离开了亲人,熟悉的土地,直面死亡,这是何等残酷。
第二次觉得荒诞是大炼钢铁时期,大家买口大锅就想炼钢铁,在那个知识匮乏的年代,信念支撑了一切,他们想造炮弹打去台湾,正是这样狂热的信念,让他们愿意进行荒谬的尝试,历史总是在试错,但是未来总会纠正,这样的年代让人觉得荒谬想笑,却让人笑不出来。试错的代价太大,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只不过是一小段,但在当时的人心中那便是全部啊。
第三次觉得荒诞便是富贵的儿子的死亡,他积极的参与献血,却因为当时医疗落后,加上为了救县长的女人而死。天真善良,满腔热情的有庆同医疗知识匮乏,一心向着权贵的医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替有庆觉得不值。文中看似死的是友庆,但当时那种医疗条件,文明程度,在偏远的小地方,不知道有多少绝望的哭声响起。他变成了一个符号,代替了那些遭遇同样噩运的人。
第四次便是富贵孙子的离开,被豆子撑死,若是没有任何时代背景说给别人听,那人可能会笑出来,还会有这样的死法。但当时富贵家的贫穷让人笑不出来,豆子算是家里最好的食物。贫困像一只黑色的利爪,让人恐惧,令人难以躲避,大家全都笼罩在它的阴影下。物质匮乏让人只能拼命挣扎,只为活下去。
这些荒诞的残酷,令人压抑的喘不过气,但富贵依旧活着,并且心怀怜悯的活着,他买了头准备屠宰的老牛。辛苦了一辈子,到老了便要被宰杀。富贵从它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负重前行,却免不了长眠黄土之下。
最后的画面,富贵牵着老牛在夕阳的田地间行走着,像那时千千万万农民,负重前行,疲惫不堪,但却依旧迈着步子。兴许正是有这份坚韧,所以这个民族才能一直延续下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自己的脚印,不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