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逸话】飞天(6)
“下面容吾向汝述说此画卷。此地为炎国沙州,曾为大炎与西倕交通往来之路,也即为东西方交通要道,来往商旅不绝,胡商与中原商客在此云集,从事中原丝绸和瓷器、珍宝、驼马与粮食的交易。外国使臣经此到达大興城,朝见大炎天子,其形之盛时人称‘ 万国衣冠拜冕旒’。与胡商一同而来的是文化,天竺佛教空前兴盛,僧人乐僔路经鸣沙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他认为此处便为他所寻圣地,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洞窟,在其中修炼,塑佛像,将佛教经典画于洞窟之内,以表达虔诚之信仰,保存大量各国语言的典籍、经书等重要藏品。”夕向拉普兰德介绍大致的情况。
人似乎天生对于岩石有一种亲近感,古人最早的居住形式之一,即为遮风避雨的穴居。大概是中种空间坚实耐用,可以经得起时光的打磨,符合一些人对于永恒的心理渴求。僧侣依山就势,于岩壁上开凿石窟,据说释迦摩尼常于幽静山间的石窟中坐禅,远离尘世喧嚣,利于参悟禅理。外来文化进入炎国,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期间不断与本地文化结合。跟随夕的脚步,拉普兰德来到一个二十多米高的大像窟,汉式的飞檐于外,阻挡大漠的风沙,庞大的形体让人怀疑是否挖空整座山;入口的阶梯可以辨别出制造的时间并不一致,入内见一高大的弥勒像,难以想象所动土方之巨,柔和的光线恰好散布于弥勒面部,让高耸的巨像体现神圣、慈祥又富有威严,其身后有绚丽灿烂的壁画。窟顶近似钵纹,正中凿井刻五龙纹,覆斗形式纹样,让人在仰视时,会产生一种向上延伸的错觉,空间无形之中阔大了。
“我虽然不是教徒,也能感受到此处的庄严与神圣,这浩大的工程必然需要投入多年的心血。”
“是啊,建造此像即便是盛世,亦需三十载。”
“据我观察,这里的壁画、雕像大都损伤、褪色,现在难以看见过去风光。”
“画工使用的颜料主要有:铅丹、朱砂、赭石。铅丹颜色鲜艳纯正,壁画中使用颇为频繁。可惜其易受外界影响,变为棕黑的二氧化铅。风沙侵蚀加速自然衰变的历程,在这环境下壁画易褪色、脱落。长期的日照使得胶结材料老化,导致颜料逐渐粉化;此外会破坏成分中部分化学键,导致色相变化。画作在岁月的摧折中,呈现出别样的‘容颜’。商路的开通,使得颜料原料的范围变得广阔,蓝色多源自外国所产之青金石,赤色则来自于中原盛行的朱砂,不易变色之白来源于白垩、云母,用以绘画微光闪烁,显得神秘高贵。”
画面一转,来到一铺华丽的经变,在一派歌舞升平中,一个不同寻常的舞者独自起舞。舞者左脚着地,似乎为保持重心、支撑全身而用力;右脚抬起,脚趾舒张到极致。两脚交替,似腾踏而上。左手扣住琵琶颈部,右手背到身后做出拨弦动作,身上的飘带随身姿而旋转、飘扬。这动作几乎不符身体结构,却体现独特的美感。
人似乎天生对于岩石有一种亲近感,古人最早的居住形式之一,即为遮风避雨的穴居。大概是中种空间坚实耐用,可以经得起时光的打磨,符合一些人对于永恒的心理渴求。僧侣依山就势,于岩壁上开凿石窟,据说释迦摩尼常于幽静山间的石窟中坐禅,远离尘世喧嚣,利于参悟禅理。外来文化进入炎国,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期间不断与本地文化结合。跟随夕的脚步,拉普兰德来到一个二十多米高的大像窟,汉式的飞檐于外,阻挡大漠的风沙,庞大的形体让人怀疑是否挖空整座山;入口的阶梯可以辨别出制造的时间并不一致,入内见一高大的弥勒像,难以想象所动土方之巨,柔和的光线恰好散布于弥勒面部,让高耸的巨像体现神圣、慈祥又富有威严,其身后有绚丽灿烂的壁画。窟顶近似钵纹,正中凿井刻五龙纹,覆斗形式纹样,让人在仰视时,会产生一种向上延伸的错觉,空间无形之中阔大了。
“我虽然不是教徒,也能感受到此处的庄严与神圣,这浩大的工程必然需要投入多年的心血。”
“是啊,建造此像即便是盛世,亦需三十载。”
“据我观察,这里的壁画、雕像大都损伤、褪色,现在难以看见过去风光。”
“画工使用的颜料主要有:铅丹、朱砂、赭石。铅丹颜色鲜艳纯正,壁画中使用颇为频繁。可惜其易受外界影响,变为棕黑的二氧化铅。风沙侵蚀加速自然衰变的历程,在这环境下壁画易褪色、脱落。长期的日照使得胶结材料老化,导致颜料逐渐粉化;此外会破坏成分中部分化学键,导致色相变化。画作在岁月的摧折中,呈现出别样的‘容颜’。商路的开通,使得颜料原料的范围变得广阔,蓝色多源自外国所产之青金石,赤色则来自于中原盛行的朱砂,不易变色之白来源于白垩、云母,用以绘画微光闪烁,显得神秘高贵。”
画面一转,来到一铺华丽的经变,在一派歌舞升平中,一个不同寻常的舞者独自起舞。舞者左脚着地,似乎为保持重心、支撑全身而用力;右脚抬起,脚趾舒张到极致。两脚交替,似腾踏而上。左手扣住琵琶颈部,右手背到身后做出拨弦动作,身上的飘带随身姿而旋转、飘扬。这动作几乎不符身体结构,却体现独特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