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记李摇光——昙花一现的人工智能(2)

2023-09-15 来源:百合文库
使用脑机对人工智能进行研究触犯了不少道德伦理问题。只谈算力,人脑比不上电脑,更不用提超算。所以在使用脑机时,常常会调用数十台甚至数百台组成阵列,以此提高运算速度。但进行人工智能训练的大脑,会出现假性双重人格障碍。尽管研究人员一直在宣称人工智能算法并不会真的在大脑里创造另一个人格,但在实验过程中这种现象还是无法避免且频繁出现。对于这类患者,通常进行一两个周期的心理疏导便可痊愈,对正常生活毫无影响。可因此引发的社会舆论却也无法彻底根绝,在一定时期内愈演愈烈。
在二〇五三年,李摇光先生使用真菌培养出了拥有大脑近似结构,且可用脑机接口接入神经网络的体外脑机,成功避免了以往人工智能研究中出现的道德伦理问题。在这个空白的大脑中也成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同时也是最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这台代号“爱”的脑机运行着经过数百次迭代优化后的“獬豸算法”,把人类的整个历史都当作“食物”。而从一九四三年以来这个领域科学家心心念念的“人工智能”,总算是开花结果。
此文正是为了纪念李摇光先生的成就而写。今年八月份我因某项特殊工作,前往李摇光先生的隐居之处拜见,询问他当年所发生的隐秘。李摇光先生已九十三高寿,仍精神抖擞,身体力行。在隐居之地,他开辟了一块小菜田,种植了不少稀有蔬菜,甚至还亲手打造了一台木制水车,可谓雅兴之至。我们二人洽淡甚欢,竟把时间都忘光了。当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时,回头望去,只看到老人坐在那张酸枝上休憩。一群不应时节的蝴蝶围绕着他飞舞,在夕阳下闪闪发光,像是一串星辰。

记李摇光——昙花一现的人工智能


各位读者朋友,如今人工智能已渗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已与我们不分彼此。虽然本文是我用旧时代的纸笔所记录下来的,但事实上,如今已可直接将大脑里的想象化为文字。如果告诉旧时代的作家,恐怕他们该会羡慕不已吧。但还请别告诉他们,如今的时代已不再需要文字了。
写于二一〇六年秋
李摇光传
李摇光,生于二〇一三年八月三十日,系李诚与马玲香之子。马氏家族盘桓杭州已久,家族企业规模极大。其父李诚入赘马家,但不受重视,直至因病去世也未曾真正融入家族。其母马玲香精于商业,虽是女性,却担任重要职位,业绩颇丰。
李摇光的幼年时期在杭州本地度过。其父母情投意合,但工作繁忙,鲜少陪伴他。一名保姆负责照顾李摇光的日常起居,因马玲香性情刚烈,御下有术,保姆未敢对李摇光太过亲近。李摇光的童年在书籍之中度过,这使得他的性情越发平静孤僻。
二〇二〇年,李摇光跟随其父母因疫情原因滞留他国。同年八月,李摇光一家参加了NerveLink举办的脑机接口发布会。这是李摇光初次接触到脑机技术,他很快就对这项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开始自学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