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基因(2)
他就像此时所有在地球上的人类一样来不及反应,被马不停蹄地送到了国家生命科研院,去继续一场已经被终止的实验:
“完美基因”。
这是他在国科大念博士时申报的项目,因为主课题所耗的资源过大而被强行终止。
路上,他通过交际圈的情报,也知道另一项禁忌实验被开启:脑电传输。
那是自从光遗传之后一直被生物伦理审查部门所禁止在人体进行的实验。可神经学的实验,如果不在人身上进行的话,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
这是2035年的夏天。
进入实验室之后,余教授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基因片段数据和工程软件早已被各个助手所整理准备好,只等着自己将其整合罢了。
虽然在过去的许多年间,完美基因听起来有些离谱,甚至遥不可及,但其实它的技术并不复杂。
基因定向敲除和DNA合成技术早就不是什么奥秘了,没有人能成功的原因只是那连国家都要为之动摇的庞大资金流。
现在这个项目的资金不再短缺,国库将只为两个技术而服务。
所以他要做的,只是把人类不到10%的有用片段提出来,选择最好的基因或者改造出一个最好的基因。
很多人都知道,在人的身体中,90%的DNA片段都是无用的,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些无用的片段为什么会存在。
实际上,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复制。但对于人类的生存,他们没有意义,是比高度重复的端粒性价比还要低的废物片段。
或许这片段,就是神明。
余教授摇摇头,抛弃了这些想法,作为一个新生命的“神明”,他必须要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
选择出完美基因后就要整合了,头尾加上长到一般人类都不具备的端粒结构,这是与“孩子”的生命长度挂钩的。端粒越长,复制缺损的染色体所占比例越少。他给他的孩子加上了起码万年的寿命,经过宇宙中冬眠的漫长时间,也许人类真的能永生,他想着。
接下来的步骤是在DNA合成仪和PCR仪中不断合成、复制基因,再加上组蛋白形成核小体,最终盘曲折叠成“人造染色质”。
准备好一个溶解了原本核DNA的受精卵,将这完美的“人造染色质”导入到细胞核中,最终在人造子宫中长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体,就完成了整个项目的最后一步。
这将会是一个完美的人类,余教授凝望着实验方案,摸了摸薄唇,他忽然明白了自己博士时变态得近乎癫狂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