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哲生和黄国峻(2)
那次挨打特别令人高兴的原因是:我第一次听到“游手好闲”这四个字,并且立刻就喜欢得不得了。我们的导师虽只是脱口说出,对我却是意义非凡。一整天,我像只躲在桑叶间的蚕儿一样偷偷咀嚼着这个词句,一株新生的幼苗在我心底悄悄发芽,迎向阳光,伸出窗外······我想,当时如果我真的可以立下一个志愿的话,那便是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每当想到这里,我的脑海里便会浮现一个皮肤黝黑,终日浸在水里,无所事事,不时划动双手的少年。他每拨动一下流水,成群的金色小鱼便游梭起来,把水面织成一匹泛着银光的白布,四周宁静无比。一会儿,少年又再度潜入水里去了。
接下来谈一下黄国峻,今天我刚读完他的小说《水门的洞口》,说实话,第一眼并没有像袁哲生那样立刻抓住我的心。笔触平淡到了极点,就像一杯白开水放在并不口渴的读者面前,读了三四章,才有一种后劲渐渐涌上来。就这本未完成的小说而言,黄国峻的文字像是为读者,或者毫不夸张地讲,是给他自己本身堆砌了一个无法寻到出路的迷宫。行文越深就越凸显出各种情感、欲望、哲学思考上的矛盾,前期现实和回忆叙述的相互螺旋交错是一大特点。整体看完,小说的脉络就像意欲绑长麻花辫的女子最后又固执地扎了双马尾。黄国峻的小说没有完成,停在了第五章的一大半,乍一看很突兀,但我闭上眼好好反思了一番,站在黄国峻的角度,以他的视角去设想往后的情节,故事已经无法再向前流动了,至少我认为原本水流分支式的故事在陡然的“气候”突变下,已经结成了一层厚厚的冰。
打开这层冰,靠蛮力则会破坏整个黄国峻先前引导构筑的铺垫;也许有更好的破冰方法,但黄国峻已然等不到那一天。
以下是《水门的洞口》书名的由来选段,极富美感:
“一年中会有一两天,天空下起分量极重的雨水,因为只有那一两天,地球的角度刚好让冷空气和热对流形成一道水门,只要偏差一点,水门就不存在。他这一刻感到某一处开了一个洞口,在这个洞口里,他无意间窥见一切始末。”
袁哲生和黄国峻是好友,两人都有着写作方面极高的天赋,作为小说家,袁哲生瑰丽的想象力令我叹服;黄国峻那冷峻的哲思光芒难以掩藏,但他们选择以相同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实在令人唏嘘不已。我今日还读了黄国峻父亲黄春明写给亡子的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红尘烦恼繁多,一走了之实在过于自私,任何事物执念不宜太深,无论今日多苦,也要坚定地好好期盼明日,在这露水般短暂但又无法确定的人生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