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18)
轨道转移机动进行地很顺利,由于霍曼转移耗时较长,我们比预计的航程晚了8个小时到达近地轨道。经过自动的轨道相位调整,我们终于来到了近地轨道上最大的建筑群——国际再入航空港。
进入近地轨道,各式各样的空间设施开始密集起来,大量的空间设施体量相对于地面上的楼房,不同于几十年前空间站的外形都是只注重于功能性的圆柱形,现在的空间设施外形各异,在各种空间建筑师的操刀下,几乎成了一门新的艺术。由于在近地轨道微重力环境中运行的空间设施力学结构上的要求相较于地面上的建筑要低很多,所以空间设施或者说空间建筑的形状是极其自由的,比如有设计成32面体的体育馆、刺球性的住宅区、楔子状的写字楼,建筑艺术的力学限制突然放开,空间建筑艺术家们的想象力倒成了唯一的限制。很多企业都以自己畅销的产品的形状作为工厂、办公场所、研发中心等空间建筑的形状,所以接近工业类型的建筑群时,会看到一堆啤酒瓶、易拉罐、桌椅板凳、电路板、甚至工字钢形状的建筑,从上方经过时向下俯看,假如轨道下方正好经过海洋,就好像是一堆瓶瓶罐罐等工业制品漂浮在海洋上,画面很有意思。
近地轨道的建筑施工由于可以从地面实时获取人工智能的计算数据,所以实际上这里的社工建设与地面上一样,是近乎全自动的施工过程。所以这么多空间建筑的建设实际上并没有给普通人创造太多的就业机会,反而造就了一大批收入很高的各种货色的空间建筑师。多么希望我的孩子以后能成为空间建筑师啊。
国际再入航空港是一个庞大的空间建筑集群,再入航班与各种私人飞船、摩托背包穿行于各个航站大厅之间,交通非常繁忙。上个世纪普通飞船的再入方式已经不可能满足大规模务工客流的天地往返运输需求,所以在联合国的协调下,各国一起建设了国际再入航空港,所有返回地面的旅客将在这里转乘再入航班,返回各国的主要国际机场。
在候机大厅,由于客流量过大,我们不出意外地再次遭到了滞留,但现在已经到了家门口也就不再着急了。闲来无事,我便四处张望。我的旁边,坐着一对儿金头发的老年夫妇,询问才知道,他们已经140多岁了,来自一个欧洲小国。他们刚结束由政府的国家养老计划资助的为期5年的火星之旅。
“你们国家真好,老年人福利这么丰厚啊!”
“哎,儿女们压力也大啊,所以国家来养老嘛。”近地轨道上有人工智能支持的翻译器效果果然比月球工厂里的强多了,声音清晰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