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宋朝只相隔53年 为什么给人感觉恍如隔世(2)
2023-08-19 来源:百合文库
在唐朝,引领时代的是豪族。在宋朝,引领时代的是平民。或者说,是平民中的翘楚,即士大夫精英。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种场景,只能出现在平民时代的宋朝。
唐朝就没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吗?
当然也有,但与豪族精英相比,平民精英可以忽略不计。
这是唐宋的人事之变。人事之变,不可能不反应到制度上。
制度由人创立,亦由人改订,亦属人事,而比较稳定,也可以规定人事,限制人事。
所以,宋朝的制度,一定要规定和限制这种人事。否则,平民士大夫精英不可能一直在前台弄潮。
这种制度,在核心层面的安排是:宰相之权被肢解、皇帝之权被强化。
如果认为皇权家天下,那么皇权强化肯定不好。前期,宋真宗封禅泰山,搞国家级形象工程;末期,宋徽宗兴花石纲,搞帝王级享乐工程。这就是绝对的权力带来了绝对的腐败。
但如果认为皇权是公共权力的表现形式,那么宋朝则有可圈可点之处。
南北朝期间,南朝之所以落败于北朝,除了实力无法匹敌,还因为南朝的皇权发挥不了公共权力应该发挥的作用。
相比于唐朝,宋朝的公权力更为强势。士大夫官僚集团,就无法抗衡代表公共权力的皇权。所以,皇帝不需要引入宦官、胡人等外部势力。
唐朝的政治是豪族士大夫的政治。但皇帝不满意,要么拉拢胡人将军、要么拉拢宦官集团。但是,到了最后,皇权竟被胡人将军和宦官集团反噬了。
宋朝的武将不能造反,宋朝的宦官也不成气候。这都是制度安排的结果。在这种格局下,宋朝的君臣关系,可以非常融洽。这一点,很重要。
君臣之间关系紧张,只是表象。实质则是:代表国家权力的皇帝与代表政府权力的官僚,在尖锐斗争。这种斗争的伤害性极大。
在明朝,皇帝、太监以及大臣之间,一直在斗地主,地主是大臣而不是皇帝。在唐朝,则是皇帝、大臣(两京阀阅们)以及宦官在斗地主,地主是太监而不是皇帝。
而制度上的安排,就是从上到下建立流官制度。简单说,除了皇帝能世袭,官僚集团不能世袭。
唐朝的大臣能世袭吗?不能世袭,却是一种阶层固化的变相世袭。后期的藩镇节度使就不说了。只看一个数据:
在唐朝担任过朝廷要职的大家子弟的墓葬,98.5%出自洛阳、长安以及两京走廊。而在长安墓志中,宣称自己是宰相之后的高达20%。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种场景,只能出现在平民时代的宋朝。
唐朝就没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吗?
当然也有,但与豪族精英相比,平民精英可以忽略不计。
这是唐宋的人事之变。人事之变,不可能不反应到制度上。
制度由人创立,亦由人改订,亦属人事,而比较稳定,也可以规定人事,限制人事。
所以,宋朝的制度,一定要规定和限制这种人事。否则,平民士大夫精英不可能一直在前台弄潮。
这种制度,在核心层面的安排是:宰相之权被肢解、皇帝之权被强化。
如果认为皇权家天下,那么皇权强化肯定不好。前期,宋真宗封禅泰山,搞国家级形象工程;末期,宋徽宗兴花石纲,搞帝王级享乐工程。这就是绝对的权力带来了绝对的腐败。
但如果认为皇权是公共权力的表现形式,那么宋朝则有可圈可点之处。
南北朝期间,南朝之所以落败于北朝,除了实力无法匹敌,还因为南朝的皇权发挥不了公共权力应该发挥的作用。
相比于唐朝,宋朝的公权力更为强势。士大夫官僚集团,就无法抗衡代表公共权力的皇权。所以,皇帝不需要引入宦官、胡人等外部势力。
唐朝的政治是豪族士大夫的政治。但皇帝不满意,要么拉拢胡人将军、要么拉拢宦官集团。但是,到了最后,皇权竟被胡人将军和宦官集团反噬了。
宋朝的武将不能造反,宋朝的宦官也不成气候。这都是制度安排的结果。在这种格局下,宋朝的君臣关系,可以非常融洽。这一点,很重要。
君臣之间关系紧张,只是表象。实质则是:代表国家权力的皇帝与代表政府权力的官僚,在尖锐斗争。这种斗争的伤害性极大。
在明朝,皇帝、太监以及大臣之间,一直在斗地主,地主是大臣而不是皇帝。在唐朝,则是皇帝、大臣(两京阀阅们)以及宦官在斗地主,地主是太监而不是皇帝。
而制度上的安排,就是从上到下建立流官制度。简单说,除了皇帝能世袭,官僚集团不能世袭。
唐朝的大臣能世袭吗?不能世袭,却是一种阶层固化的变相世袭。后期的藩镇节度使就不说了。只看一个数据:
在唐朝担任过朝廷要职的大家子弟的墓葬,98.5%出自洛阳、长安以及两京走廊。而在长安墓志中,宣称自己是宰相之后的高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