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疙瘩
南人饭米,北人饭面。水稻娇气,喜水喜温,因此在温暖潮湿的南方更好立足。小麦则坚强许多,耐寒、耐旱又高产,因而滋养了生活在寒冷干燥环境下的北方人。我的家乡是南京,一个正宗的江南城市。每每谈及,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的头衔使得外乡人尤为憧憬。我自幼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他们来自上海,也是地道的“南方人”,然而却喜欢面食,虽并不讨厌米饭,但对面有着更为深厚的情怀。由他们带着长大的我自然也爱上了面食,其中最有意思的一道便是——面疙瘩。
我们家吃面疙瘩的习惯最先是从外婆那儿顺承下来的。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粮食匮乏,每户人家分配到的主食都是大米、面粉和薯类的混搭。外婆一家原先很少吃面食。当时十几岁的外婆已在学习之余帮着家里做饭,因为不知道如何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的包子、面条之类,她便常常做面疙瘩。很简单。只需将面粉和上水搅拌成粘稠的面糊,随后用勺子舀起一点面糊,扔入准备好的滚烫的汤料中,这样就有一个面疙瘩了。面疙瘩没什么形态,个个都长得不一样,或大或小,或长或圆,全依照做饭人的手感了。其实只要烧熟了能吃就行,那时候填饱肚子才是人们最关心的。后来,外婆工作了,被单位分配去了山西太原。这下真的到北方了!想着会入乡随俗,在面食上有所造诣,然而每日早出晚归,两点一线似的生活使得面疙瘩再次成为家常,毕竟它的做法最容易。之后的四十多年里,家里渐渐热闹起来,外婆找到了外公,有了妈妈最后又有了我,而面疙瘩也不曾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