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百年来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11)

2023-08-19 来源:百合文库
另外,自我调节、自我增强、自我价值支持等问题都为自我的研究走向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包梅思德(R.F.Baumeister)指出:“展望世纪之交,似乎可以肯定断言:自我将继续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中心。”[11](p.681)正确地认识以上自我研究中这些发展趋势,掌握自我研究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我们在新的21世纪进一步做好自我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三、自我研究在我国的研究状况及其有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正式成立于1982年,距今(2002年)才正好20年。作为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之一的自我问题,在我国得以顺利开展研究也不过就是这20年的历史。这些年来,我国社会心理学工作者对自我的研究主要做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翻译和介绍各种国外的自我理论:如佟景韩、范国恩与许宏治(1986)共同翻译了伊?谢?科恩所著的《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12];李维(1989)翻译了简?卢文格所著的《自我的发展(ego development)》[13];赵月瑟(1992)翻译了乔治?H?米德所著的《心灵、自我与社会》[14];包晓霞(1995)对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关于自我研究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述[15](pp.59~64);李晓东(1997)介绍了Markus等人的自我概念理论[16];董奇(1993)对Marsh自我描述问卷进行了修订[17](pp.1~6);苏林雁、万国斌与杨志伟等(1994)根据湖南情况调整了Piers-Harris的儿童自我概念量表[18](pp.14~18);周国韬和贺岭峰(1996)则以初中学生为被试,对Song-Hattie的自我概念量表进行了修订[19](pp.37~42)。

百年来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


另外,李晓文[20](pp.310~311)、杨宜音[21](pp.58~62)、曾向和黄希庭[22](pp.41~46)等社会心理学工作者,也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国外自我研究的新成果。大量自我理论被翻译与介绍到国内,由此促进了我国在自我方面的研究。
(二)结合我国特点独创性地开展了部分自我理论的研究:自我问题与具体文化背景关系紧密,所以,自我的研究必须考虑文化因素。香港学者提出了从本土化角度研究中国人的“自我”,并指出中国人的“自我”与西方人的“自我”的差异[23](pp.93~145)[24](pp.15~92)。另外,结合中国国情,李德显(1995)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25],乐国安(1996)等对青年军人自我概念进行了测量[26](pp.43~48),周国韬与贺岭峰对中学生自我概念进行了测量[19](pp.37~42),金盛华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作了研究[27](pp.30~36),他们分别获取了不同被试自我概念的有关资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