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少年(6)
韩信感觉事情不妙,草率解释后打算立刻逃离,可是吕雉怎么能放他?吕雉步步紧逼,一定要拿韩信问罪。
在韩信被质问的哑口无言之时,被刘邦叫去的萧何回来了,韩信以为事情有了转机,可萧何带回来的是致韩信于死地的证物和圣旨。
谋反罪状指向韩信,他欲解释,还自己清白,可吕后不听,定要除他而后快。他六神无主,却又无可奈何。他看向萧何,在萧何的神态中他懂了也悟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不过如此。
只是他不理解,向刘邦三次保荐自己的是萧何,离开汉营忍饥挨饿追自己回来的是萧何,今天诓骗自己到未央宫的还是萧何。
他多希望,当年萧何没有追他回来,虽然不能为大汉建功立业,至少今日能留一条活命啊!他想起了这些年的大小战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忠心赤胆、所向披靡,为汉王定下江山,才被封为三齐王。可是与帝王家,只可共患难,不能同享福啊。城池破,谋臣亡,飞鸟尽,良弓藏,这或许是功臣逃不掉的命运吧。
想完这一切,韩信也明白了:今天自己必然逃不出去了!年轻时的韩信眼神中透露的都是对未来的希望,而现在的韩信眼神中尽是饱经风霜后的无奈。他举起竹刀,紧闭双眸,此时他只有一个愿望:来世不做汉家臣。
韩信倒地的那一刻,一代功臣,就此落幕。
于汉朝建设之中,韩信是帝国建立不可替代的常胜将军;于朝代不断更迭的历史长河之中,韩信只是封建时代帝王统一军权的小小祭品。
史书记载,韩信死后,刘邦捉捕了韩信的谋士蒯通,方才知道十年之前手握重兵的韩信曾这样回绝了蒯通“自立为王”自立为王的建议,“汉王待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可见,在刘邦最困难的时期这位手握重兵的将军并没有选择背叛。杀害开国功臣是帝王为巩固自己统治的重要手段,只是不知道刘邦有没有感激与怀念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