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简论曹操的历史地位(4)

2023-08-02 来源:百合文库
曹操的军事思想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地方军阀角逐,曹操生于斯长于斯,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曹操年少时博览兵书,抄集百家兵法整称为接要,由对孙子兵法进行注解,削繁去简整理成为孙武十三篇,唐人杜牧曾说“孙武书数十万言,魏武削其繁复,笔其精粹”
曹操的战争历史观——恃武者灭,恃仁者亡曹操认为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圣人从来不反对战争,且因该做好战争的准备要“足兵”、“足师”,甚至主张“整旅”以征不服。认为单纯用军事的观点是错误的,单纯的仁义观点也是错误的,认为应该两者兼顾提出“人故杀人,杀之可也”的思想
2 .先计而后动
曹操针对战争的复杂性,主张在综合考虑各种战争是否发动,正所谓的“牟定而后动”,先计而后动中的计是指计划,正如他在《计篇》做的批注一样“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并认为战争目的是以武止戈。曹操认为一场战役的胜利关键在于五事七计(五事是指: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七计者即:一曰主帅是否贤明、二曰双方将领是否忠勇、三曰战争发起是否符合天地大道、四曰军中法令是否严明、五曰兵士多寡与否、六曰军士是否善战、七曰善罚是否严明),曹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提出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为先计之要。

简论曹操的历史地位


曹操计于庙堂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建安元年,曹操迎天子,而讨不臣,被以袁绍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不满,他也深知曹袁必有一战,但是因为此时敌我力量悬殊太大,而对战胜袁绍缺乏信心,于是问荀彧道:“力不敌,何如?”于是荀彧给曹操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得出“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并针对曹袁之战,提出行动步骤先取吕布,在占徐州,以锺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建安七年曹袁终于在官渡爆发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最后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在一定意义上说官渡之战是曹操“先计而后动”的胜利。
官渡之战3 .将贤则国安

简论曹操的历史地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