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二十则(3)
我买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佳作丛书第二辑,除了武者小路实笃的《友情》里面还收录了印度作家泰戈尔和普列姆昌德的小说,其余都是日本文学名家——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的作品。
这本书里面的用词很有时代性,比如当时喜欢用“象”而现在更多用“像”,当时用“那末”而现在用“那么”。
读完这个册子的过程感觉像是一次有趣的“文学之旅”。
18
人们总是会追随潮流,我总是对他们嗤之以鼻,想来自己不过是其中一员罢了。我太年轻了,什么都要去否定一下,去批判一下,憎恶这个憎恶那个,连自己都要否定和憎恶。好想快快长大,能自己挣钱,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可是到那个时候又会少了一些少年时的余裕吧。所以,人的成长大概就是在矛盾中螺旋上升的。
19
昨天我看了一个电影叫《老无所依》评论区的朋友认为应该叫《原则》《无处讲理》《人心不古》《礼崩乐坏》之类的名字更贴切,全程没有音乐(除了中间有个墨西哥乐团演奏),只有声效,非常引人入胜。如果自己坚守的原则把让自己陷入这般境地,那这个原则又算什么?如果只是简单地不相信原则,那没有原则也算一个原则啊。
我突然想到犬儒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关系,便去查资料,发现他们虽然对物质的态度各不相同,但都各执一端,显示出对现有价值的否定。
我想,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往往把人们割裂分化成一个个群体,这些群体经常争论,而不同的观点在争论中却可以不断进化发展。所以,有多元化观点的社会才是良性的。
不过一个主流的观点是必要的,这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
20
有那么几个瞬间,我感觉昨天好像还在大理一中的宿舍里面和舍友说笑,谈论班里的人、事,现在却在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下的咖啡馆门口看书,在银杏大道散步,在品学楼写微积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