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副本第8章:州山外海海战(8至10节)(6)
东胜舰队变阵的时候,雷蒙德仍旧在在巴夫勒尔号左舷“坚守炮位”。当时,他已经把望远镜抢了回来,死死抱着不撒手;为了堵记者的嘴巴,他还专门掏出新麂皮布,把物镜、目镜上的煤灰擦了又擦,结果却歪打正着,将工农海军的动静看得一清二楚。
不过,雷蒙德并不理解自己看到的东西。他承认,双方刚刚变阵的时候,自己对华夏舰队的意图完全不清楚,怎么也瞧不出所以然。
“在我看来,华夏雷击舰太过鲁莽,居然敢主动挑战我方巡洋舰。那些装巡也不对劲,航向也太偏南了。最开始,我还以为她们当了逃兵,高兴得吹了几声口哨,结果被那个烂赌鬼一顿数落。”这位皇家海军上尉,就像牙痛似地苦着一张脸,后悔的味道溢出毛孔,充满整座眼科诊所:
“最让我不明白的,还是华夏战列舰。她们为什么要跟着我们转向?与巴夫勒尔号平行航行,有一丁点的意义么?双方隔了一万多码,难道华夏指挥官想现在就开炮?如果那位——别拿枪戳我啦,我没打算再提那词,我只是想说那位提督!如果那位提督真这么干了,那他还不如直接把炮弹推进水里,反正结果也没区别。”
(十)
雷蒙德的看法,同时也是皇家海军的主流观点。在1905年,哪怕是炮术专家斯科特少将,也认为超过6000码的远距离炮战,“纯粹是对昂贵弹药,以及炮手体力的浪费。”。
这年头,五英尺与六英尺光学测距仪的误差,随随便便就能超过100码。望远镜式瞄准具虽然好用,但也不可能把远方的对手无限放大。如果测距不准,炮组无论在瞄准时花费多少心思,最后也不过是做无用功而已。
要是换用精度更高的光学仪器,问题是不是能解决呢?很遗憾,根据斯科特少将(当时还是可怖号舰长斯科特上校),以及布里杰中将在萨长——不列颠联合演习时收集的数据,镜片就算磨得再细,命中率也不会出现质的飞跃。因为测距工作完成之后,枪炮部门接下来还要计算射击诸元,把风力、横摇幅度等因素统统考虑进去,不能生搬硬套射表。
后半截炮身上方的黑管子,就是望远镜式瞄准具
不过,雷蒙德并不理解自己看到的东西。他承认,双方刚刚变阵的时候,自己对华夏舰队的意图完全不清楚,怎么也瞧不出所以然。
“在我看来,华夏雷击舰太过鲁莽,居然敢主动挑战我方巡洋舰。那些装巡也不对劲,航向也太偏南了。最开始,我还以为她们当了逃兵,高兴得吹了几声口哨,结果被那个烂赌鬼一顿数落。”这位皇家海军上尉,就像牙痛似地苦着一张脸,后悔的味道溢出毛孔,充满整座眼科诊所:
“最让我不明白的,还是华夏战列舰。她们为什么要跟着我们转向?与巴夫勒尔号平行航行,有一丁点的意义么?双方隔了一万多码,难道华夏指挥官想现在就开炮?如果那位——别拿枪戳我啦,我没打算再提那词,我只是想说那位提督!如果那位提督真这么干了,那他还不如直接把炮弹推进水里,反正结果也没区别。”
(十)
雷蒙德的看法,同时也是皇家海军的主流观点。在1905年,哪怕是炮术专家斯科特少将,也认为超过6000码的远距离炮战,“纯粹是对昂贵弹药,以及炮手体力的浪费。”。
这年头,五英尺与六英尺光学测距仪的误差,随随便便就能超过100码。望远镜式瞄准具虽然好用,但也不可能把远方的对手无限放大。如果测距不准,炮组无论在瞄准时花费多少心思,最后也不过是做无用功而已。
要是换用精度更高的光学仪器,问题是不是能解决呢?很遗憾,根据斯科特少将(当时还是可怖号舰长斯科特上校),以及布里杰中将在萨长——不列颠联合演习时收集的数据,镜片就算磨得再细,命中率也不会出现质的飞跃。因为测距工作完成之后,枪炮部门接下来还要计算射击诸元,把风力、横摇幅度等因素统统考虑进去,不能生搬硬套射表。
后半截炮身上方的黑管子,就是望远镜式瞄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