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一新(2)
但是,那双象牙筷子倒偶尔会派上用场。邻居谁谁的眼睛发炎发红了,说是象牙凉性,借去添添能好起来。不过,我倒没有见过大人操作,所以不了解如何在病人眼上使用——这抽屉里真是够乱的了,什么都有。但是,这里却是我们这帮孩子的百宝箱。平时,总会饶有兴趣地在里面东翻西找,把里面翻得一塌糊涂。有时也会把里面东西横是横竖是竖的排列得井井有条,但隔天保准又被翻成一团糟。想要零花钱的时候,也会去抽屉里翻找,搜一些废铜部件的到供销社的生产资料部去卖掉,将换来的一分贰分硬币去向黄岩人的货郎担上换麦芽糖吃;或揣着兜里的硬币,和平时积摞起来的零花钱,黏在供销社那个卖连环画的玻璃橱上。透过玻璃,把一双眼睛瞪成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想要一眼看穿哪一本小人书更好看——能攒到一角多钱的时候不多,难得一次能买一本小人书,若选到一本内容不精彩的,不知有多不尽兴呢!
在那两个抽屉的上面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橱——严严实实的木板橱体,放置“下饭”(菜肴)的地方。我们家的咸菜缸就放在后门里搁橱边上,小小的一个,腌不了多少菜。也因为太小了,腌菜时,只够我们小孩站上去踩。但是,母亲一般都让哥哥上去,说男孩子干净。咸菜缸旁边是一口盛盐专用的盐瓮,上面像大肚子一样鼓出来的瓮体是装盐的地方,那底部收拢成巴掌大一块,并且布满孔眼。食盐放置久后融化出的盐水顺着小孔滴到底座三角形的蓄水窟中。蓄水窟开一个三角形的小口。每一年的夏天,丝瓜生长后,左邻右舍就会把自行掉落的、或者秋后留在丝瓜藤上已经长不大的小丝瓜,约二寸长短,送来我家,从三角小口中放置进去,浸入里面的盐水中,经年不腐。遇有人手指长蛇(一种脓瘤),上门来讨要时,捞出两三根,捣烂后敷用数次,即能痊愈。一座比马还高大的三眼柴火灶头倚着后墙而建,就矗立在这些东西的对面。
条件困难的--就像我家,房子建好后用石灰刷好墙壁、打好灶头、在楼下屋子中间横向摆一张爷爷留下来的七省凉床,就算新居落成了。这张凉床既是一张床,又是一道隐壁——赤贫人家、物尽其用。这样的家,立在门外,屋里的情形就能一眼望到顶——那其实还不能称为房子,充其量只是一个屋子的框架、或者外壳。你且倒背着手抬头望去:那分割上下两层空间的木格栅,以不到一米的间距排列着,如胸腔上的一根根肋骨;屋顶一排排的桁条、椽子、鱼鳞般黑踏踏的瓦片、还有高高架在人字架上的栋梁,全部一览无余;新屋上梁时钉在栋梁上的那块二三尺见方的红洋布,也许依旧鲜艳夺目、也许已时日久远不再崭新耀眼。但无一例外,都在穿堂的风中飘扬。
大概过了七八年后,我们家才在二楼铺了南面的楼板,将房间转移到了楼上。堂前的隐壁是请了几工篾匠老师,打了一张竹篾的,但也比原来的状况好多了。
父亲出生在1944年,贫农。爷爷在父亲一岁时患病离世,扔下奶奶和三个嗷嗷待哺的幼子,上面还有一老母亲。我体味了一下这个家当年的境况:奶奶是一根顶梁柱,她的肩上搁着一副沉重的担子,叫“生活”。奶奶以她弱女子的身躯,红头赤颈地扛着这副担子,在想要“活下去”的路上踽踽独行。在峥嵘的战争岁月,奶奶深重的忧患堪比家国的忧患!
在那两个抽屉的上面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橱——严严实实的木板橱体,放置“下饭”(菜肴)的地方。我们家的咸菜缸就放在后门里搁橱边上,小小的一个,腌不了多少菜。也因为太小了,腌菜时,只够我们小孩站上去踩。但是,母亲一般都让哥哥上去,说男孩子干净。咸菜缸旁边是一口盛盐专用的盐瓮,上面像大肚子一样鼓出来的瓮体是装盐的地方,那底部收拢成巴掌大一块,并且布满孔眼。食盐放置久后融化出的盐水顺着小孔滴到底座三角形的蓄水窟中。蓄水窟开一个三角形的小口。每一年的夏天,丝瓜生长后,左邻右舍就会把自行掉落的、或者秋后留在丝瓜藤上已经长不大的小丝瓜,约二寸长短,送来我家,从三角小口中放置进去,浸入里面的盐水中,经年不腐。遇有人手指长蛇(一种脓瘤),上门来讨要时,捞出两三根,捣烂后敷用数次,即能痊愈。一座比马还高大的三眼柴火灶头倚着后墙而建,就矗立在这些东西的对面。
条件困难的--就像我家,房子建好后用石灰刷好墙壁、打好灶头、在楼下屋子中间横向摆一张爷爷留下来的七省凉床,就算新居落成了。这张凉床既是一张床,又是一道隐壁——赤贫人家、物尽其用。这样的家,立在门外,屋里的情形就能一眼望到顶——那其实还不能称为房子,充其量只是一个屋子的框架、或者外壳。你且倒背着手抬头望去:那分割上下两层空间的木格栅,以不到一米的间距排列着,如胸腔上的一根根肋骨;屋顶一排排的桁条、椽子、鱼鳞般黑踏踏的瓦片、还有高高架在人字架上的栋梁,全部一览无余;新屋上梁时钉在栋梁上的那块二三尺见方的红洋布,也许依旧鲜艳夺目、也许已时日久远不再崭新耀眼。但无一例外,都在穿堂的风中飘扬。
大概过了七八年后,我们家才在二楼铺了南面的楼板,将房间转移到了楼上。堂前的隐壁是请了几工篾匠老师,打了一张竹篾的,但也比原来的状况好多了。
父亲出生在1944年,贫农。爷爷在父亲一岁时患病离世,扔下奶奶和三个嗷嗷待哺的幼子,上面还有一老母亲。我体味了一下这个家当年的境况:奶奶是一根顶梁柱,她的肩上搁着一副沉重的担子,叫“生活”。奶奶以她弱女子的身躯,红头赤颈地扛着这副担子,在想要“活下去”的路上踽踽独行。在峥嵘的战争岁月,奶奶深重的忧患堪比家国的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