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一新(二)
2023-08-01 来源:百合文库
从外婆日常的片言只语中,追忆外婆当年的岁月。
那个锣鼓喧天、唢呐欢鸣的好日子,大概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早上,迎亲的队伍一路步行三十里地到达峡山,歇在了新娘家的门口。这是一个带围墙的四合院,是当地很普遍的民居:一根根木头屋柱站立在上下平整、中间球形突出的石墩上,架构出房子的框架;木板围成房屋外墙与两房中间的隔断;在二楼的窗台下面, 挑出一道廊檐,与屋顶的挑檐平行,形成流线型的二重檐。
院子里,已经摆满正方形的八仙桌。八仙桌的每一方,都放置一条可供二人落坐的木头长凳——这是宴请宾客的酒席。每桌可坐八人,暗合“八仙”之意。酒席之上,虽是村野莽夫。但是,凡落座者,具已被祖先的文化传承赋予了儒雅的内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点点滴滴渗透进寻常百姓家的日常。
女方的本家亲戚连同伴娘,眼看娶亲的队伍将要到来,便从八仙桌旁搬来长凳,在大门口筑起了“拦轿门”,将新郎和陪同的一众后生拦在了大门外“敲竹杠”。众人围在“拦轿门”后守护着阵地,七嘴八舌提着要求。照地方乡情,基本上会提到这样几个:“大舅子有几个,要烟多少;厨头老师、和本家跑堂的,烟多少、红鸡蛋多少;帮忙的七姑八姨、连同伴娘,要胭脂水粉、手巾、红鸡蛋……”
后生们一边跟姑娘嫂子笑闹着讨价还价,一边用力去推垒得高高的凳子。拦轿门里守护的众人嘴里嘻嘻哈哈、手里却多使出一两分力气巩固防线,不予放行。这个时候,伴郎势必掏出一大把一大把红纸包起来的铜板,朝空中撒去。铜钿似从天而降,纷纷从拦轿门里姑娘们的头顶落下来。“哗——”人群中一片惊喜的呼叫声。众人纷纷撤离防线抢起了喜钱。乘着这热闹非常的当口,后生们成功拆卸了七八条凳子垒成的“拦轿门”,顺利进到新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