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与“期待”(开篇技巧核心)(2)
代入感、画面感、设定铺垫、人物设计、故事推进,这些都离不开较高的信息量支撑。
假如给你的开篇内容圈定一个范围,代表限定篇幅内,文字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标准上限,使用数字表示为‘100’分。
你的人物,出场、对话、行动、心理。你的故事,起因、经过、高潮、结果。你的设定,背景、等级、外挂、特点。
这其中每一项各自信息量为‘10’分至‘20’分,核心卖点甚至可能要占‘50’分以上。
单只三个要素,你所需要的篇幅已经花费就已经远远超出了‘100’分的上限,这多出来的内容你要怎么安排、取舍、编织。
这是每一个本小说的开篇最需要深思熟虑的东西,你需要挑出你需要的一些‘元素’,将他们合理串联在一起,在有限的篇幅内组成故事,并且要突出自身的特点与卖点。
其他相对‘次要’元素,按找对故事影响力大小的顺序依次向后推延,合理取舍。
举个比较通俗易懂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写这样一个开篇,“从事互联网行业的职场青年因为濒临失业借酒消愁,一觉醒来梦回千禧年,决心利用前世所学自己创业,抢占市场,翻身做自己的老板。”
这个故事在脑海内简单成型之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找到合适的故事切入点。
最常见的切入点:‘沿着时间线的线性叙事’,主角打卡下班,走进电梯,听见旁边的同事在讨论公司最新的裁员计划,心里清楚自己这次难逃一劫。
回到临时租住的公寓后,一边借酒消愁一边翻看着网上的招聘信息,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高中时的老家,桌上摆着已经涂了一半的千禧年日历。
最热门的切入点:‘直入主题的简单倒叙’,千禧年的夏天,一家房产中介的业务员正等在办公楼下一边看表,一边吃着大头娃娃雪糕,瞪着破旧自行车的主角将车停到了一旁。
业务员认出了主角,连忙迎上前来,一边介绍周边的小区,一边好奇的询问主角租几间地下室准备做什么。
主角没有回答,只是询问地下室是否能拉网线,自己可能需要搬两台电脑放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