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该有不对生活屈服的态度(5)
曾经对平庸和死亡的惶恐令他疯狂而又偏执,可谁知岁月的蹉跎竟让令他再度“清醒”。二十五岁,有的人结了婚,有的人事业有成身居海外,有的人早就成名成家……
他只是个写作数年仍旧在门外,无人提携无人发现的孤魂野鬼
就像流浪汉,明明通向成功的门口就在前面,可他却只因为衣衫褴褛而被阻拦,这身破烂的衣衫,是运气,是名声,是地位,更是他不断增长的年龄……
也许这正是他生活中的一个倒影,文中的角色也是如此,经历了自我怀疑,经历了责骂,经历残酷的现实,但仍然选择慨然前行,本质上这仍是理想主义者对于自己信念最后一个倔强的坚守,而文中的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坚守最初的本心,让那些举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悲剧英雄的所为。
虽然现在大多数文学作品都以商业盈利为主要目的,包括网文,游戏,音乐等以付费形式得以作为“产业”而产出滚滚利润。不过作者本人更多的还是在本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热情,他在本文后记中写道:
‘’最艰难的时候,笑出声的时候,被人嘲笑的时候,浑身病痛的时候,那些连自己怎么活都不知道的时候,那些活着却走不动的时候,我总是在写。‘’
正因为艰难,正因为不甘,那些本是负面的情绪在作者的心中洒下了火种。正因为胸中留有火种,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那星火才能燎原,才能在最后风烛残年之时撒下壮烈的余晖。
正因为胸怀信念,所以后人才能看到他的狂热,与他的梦。
文章以父亲的死去和那封信作为一开始的切入点,又谈及了父亲的梦想,文中处处有后面的伏笔,且文字之间很有力量感,非常的直入人心。
但在这里将会是被我批评的地方。
转折很简洁,不拖泥带水,但少了一些令人回味的余韵,在有力的同时,我个人觉得也该做到一些许的修饰和和那回味。
就如那钢琴刚刚止歇时,绵长的尾音一般,文字固然可以像拔刀斋的居合斩一般有力,但在有力的同时,也要做到顺,做到柔,这才是暴力美学的最终形态。
刚柔并济。
文章的引入较短,在不算很长的起手过后,就迎来了紧密的连续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