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邪恶与善良,命运的不公与必然(读雨果《悲惨世界》有感)
早在读《巴黎圣母院》时,内心中翻涌的无非是爱情的盲目性与冲动性,脑中不断地有怒火喷射而出,最终像是焰火熄灭后白烟升起的伤感,除此之外仿佛没有别的了。而今天刚刚看完的《悲惨世界》,合书闭眼后,众多人物活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像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似的出现、成长,遭遇命运的打击、现实的欺骗、内心的挣扎、精神的升华,分别向着不同的结局驶去,看似偶然却又必然,悲剧的表面下却浮着人性与现实的较量。《悲惨世界》中所描写的、所刻画的、所表达的、所揭示的,远比《巴黎圣母院》深刻。这才是雨果名副其实的最伟大的作品!
小说的内容过于繁多,在此就不做介绍了,首先分析一下整部小说近乎完美的写作手法。小说取名为“悲惨世界”,但开篇并没有直击悲惨,反而走向了它的对立面————善良与快乐。全书出现的第一个人物————迪涅主教,是一个善良的老者。他拥有纯真,忠于自己主教的职位,为人民无私奉献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活享受,是一个“完人”。这就与《儒林外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儒林外史》是批判封建制度下的迂腐读书人,但开篇却介绍了一个作者认为的真名士。通过与后文中的附庸风雅的假名士的对比,更加凸显出全书的主题。而《悲惨世界》也是首先介绍了一个好人,通过与后文各色各样的底层穷苦民众如何在社会中夹缝生存的对比,显出整个社会的悲哀。但是,我认为《悲惨世界》有一点做的比《儒林外史》好。雨果主写的是人性由恶向善,自我拯救的过程,它是引导人向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