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山海经》北山经怪兽图文详解第八篇终章:你认识几种怪兽
肥遗(蛇) :
【原文】: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译文】: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是座浑夕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盛产铜和玉石。嚻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大海。这里有一种长着一个头两个身子的蛇,名称是肥遗,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就会发生大旱灾。
【解说】:《山海经》所见肥遗之蛇有三:一是《西山经》太华之山之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二是《北山经》浑夕之山的肥遗,一首两身,见则其国大旱。胡文焕图说云:“阳山,有神蛇,名曰肥(虫遗),一首两身,六足四翼,见则其国大早,汤时见出。”上述两种不同形体的肥遗蛇,都是大旱之兆。三是《北次三经》彭紕之山“多肥遗之蛇”,未说明形状。本经浑夕之山的肥遗是一种一头双身蛇。郝注:“《藏经》本首作头两身下有四足二字。”郭注:“《管子》曰:‘涸水之精,名日蝠,-头而两身,其状如蛇,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鱼龟。’亦此类。”吴任臣按:“《搜神记》曰,涸小水精生蜓,蜓者,一头而两身,其状若蛇,即管子之所记也。”商周青铜器上的一头双身蛇状纹饰取名肥遗纹,即取材于《山海经》。浑夕山之一头双身肥遗蛇在古本图谱中有二形:(1)双身蛇,见图蒋本、图吴本、图汪本;(2)蛇头双蛇尾、龙身龙足,六足四翼,集渾夕山肥遗与太华山肥(虫遗)之特征于一身,见图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