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的悲剧:清高的姿态和污浊的结局(2)
第十八回,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贾府聘买了一批尼姑和道姑,通过林之孝家和王夫人的对话,我们大概能勾勒出妙玉的基本形象特征:妙玉的进入空门不是因为觉悟,而是因为病体的拖累,妙玉不得已去了一个她并不心甘情愿、也不熟悉的地方。这就与最开始甄士隐因离合悲欢、大起大落的经历引发的顿悟出家有着根本的区别。
妙玉是“带发出家”,“发”象征着她未斩断的情丝,表明妙玉无法做到和世俗世界完全地断离,这也伏笔了后文妙玉生命之中的纠结、冲突和矛盾。妙玉随师父来京是为了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师傅圆寂时嘱咐妙玉不宜回乡,在此静居,于是后来被贾府用正式的请帖请了去。
从后面发生的故事来看,妙玉始终惦记着牵挂着这个世界,她羡慕黛玉和宝钗,也有些眷恋与众不同的宝玉,但这些情感和欲望必须被压抑住。即便是偶尔的情感外溢,也会假借于佛门中意,例如,妙玉记挂着宝玉的生日,却以“槛外人”的身份送去拜帖。
妙玉只有十八岁,没有真正的体验过入世,故而她的心、她的生命都是青翠的,她对这个世界应该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的,这是人最真实的情感,是佛经所无法消解的。经历不达,慎勿谈空,欲通过佛理直升境界,恰似掬月于水。
所以纵观全书,妙玉处世的方式不是完全的隔绝世界或是彻底地拥抱世界,而是微妙的情感牵挂、刻意的超凡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