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高阶试炼】为一代“伤痕”正名(2)

苏州大学 朱栋霖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课件北京大学 陈晓明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学界普遍认为,“伤痕”得名于1978年8月卢新华发表的同名短篇小说《伤痕》,发轫作为刊登于1977年11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
除此外,还有《神圣的使命》(王亚平)、《高洁的青松》(王宗汉)、《记忆》(张弦)、《枫》(郑义)、《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一个冬天的童话》(遇罗锦)、《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一系列作品。(以上依据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有人将“伤痕文学”的帽子扣到方方上,和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甚至和大刘的《三体》挂钩。如果这被专业老师看到,她一定会把你拉到面前,让你抄上几遍“方方,代表作《风景》,新写实小说”“余华,先锋派代表作家。后转型创作新写实小说”“刘慈欣,科幻小说家,中国首位雨果奖获得者”。

【高阶试炼】为一代“伤痕”正名


有人说“伤痕作家不想与农民共患难”,是这样么?
其实依据我上文的表述,也可看出“伤痕文学”并不等于“知青文学”。“伤痕小说”中的主人公不仅有知识分子,还有农民、工人、干部、中学生等,所暴露的“伤痕”也不局限于“上山下乡”所造成的影响。
高尔基曾经提出过,文学是人学的观点。根据我粗浅地对“伤痕小说”的阅读来看,虽然他们的文笔大多味同嚼蜡,人物塑造上也不乏遗留了脸谱化的倾向,更带有口号式的语句,但总体都是在反映着动荡岁月对于人性的扭曲。
就以刘心武的作品《班主任》为例,这篇小说描绘的是1977年春天,光明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张俊石,决定接收从公安局拘留所释放的小流氓宋宝琦入学所引发的一件事。

【高阶试炼】为一代“伤痕”正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