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停转之日(一)(6)
何小安呆呆地望着黄浦江的波涛,在她眼中,江中的每一滴水都变得像0和1,似乎每个小小的波浪都在亿万年前就被计算好了。
“你好,雪山,怎么上线了,好意外啊,这是又到西宁了吗?
“是啊,何编。这几天有网,再过几天又要回格尔木。”
“最近还在写东西吗?”
“写了,都被退了。嘿嘿。”
“哦。”
“何编你呢?”
“在闵行办了个小培训班,教四五个孩子下围棋。”
“不错,晚安。”
“晚安。”
此刻的上海夜已深了,唐古拉山却刚刚入夜。梁久给何小安发来了一张窗外的夜景照片,星空纯净如水,雪山变成了起伏的墨蓝色曲线。
梁久写下的那些文字,只剩下何小安一个读者。写文给何小安看的作者,也只剩下梁久一个。那些文字读起来不那么精美、情绪拿捏不那么准确、甚至偶尔带着几个错别字,却让何小安沉醉不已。每每读完,何小安都要给梁久留言,尽管她知道梁久要在两三个月后才能看到。
梁久也期盼着轮休回到西宁,逐字逐句地去读何小安留下的评论。他写出的故事发在那些免费阅读的平台上后,往往不到几分钟就被海量的精致文字所淹没,评论者寥寥无几。偶尔有在文章下留言的,除了诧异和嘲讽外再没其他。
沱沱河冰封了二十三次,又融化了二十三次。上海的梅雨季节来了二十三次,又去了二十三次。时光在平凡中匆匆流逝,平凡才是岁月给出的最好回答。梁久偶尔会回望自己的大半生,感觉快得像一分钟。转眼间,青丝成雪。
自动化机器人更新了五六代,梁久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这天在巡站的路上,梁久有幸亲眼目睹了一只雪豹追逐黑颈鹤的一幕。他把照片发在朋友圈。如今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用朋友圈了。只有梁久这样的老人还在用,但他也只是偶尔才发,一年也不过两三条,只当珍贵照片存档的地方。
照片下有人留言:
“生生不息。”
“你是?”梁久看着那个ID想不起来是谁了。
“我是你的编辑啊。”
“哈!何小安?!你怎么样?”
“孩子定居国外了,他爸去年刚走的。”
“哦哦,节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