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写作课:13.巧用印象传达塑造人物(2)
相比于视觉传达和听觉传达,印象传达还多一项工序——印象解析。
如作者常以肌肤如玉形容女子肌肤之美,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必须是读者对玉的触感有清晰的印象。就算没摸过真正的玉,也要盘过翡翠。如果读者对玉完全没印象,那么肌肤如玉还不如肌肤如装满水的塑料袋让人印象深刻。
这也是很多民国时期小说没有那么多华丽修辞的原因,因为民国小说面向的是市井百姓,老百姓对金珠宝玉完全没有概念。而《红楼梦》的读者多是清朝中页的读书人,能够理解书中华美的文辞……
因此,印象传达的第一要求是,传达的印象必须是读者有印象的。
很多萌新在描述人物时喜欢拽文,拽文的方式多是增加读者的思维负荷。
如三叶草球鞋,读者看到不免要搜肠刮肚一番,然后才反应过来,“三叶草”是作者自创的品牌。而人物穿着一双篮球鞋和穿着一双三叶草球鞋有区别吗?
这种无意义的拽文过多,就会让读者疲劳,俗称“这书看得累”。
印象传达的第二要求是,传达的印象必须能被读者最快理解。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虽是古代典故,但也从侧面说明,古人也发现印象传达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身心需求。
仔细回忆,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华小当家》确实能让人食指大动。而美食文似乎也有相同的功效。可以推断,只要这世上还有吃货,美食文就有市场。
根据印象传达理论,“美妆文”应该也可以火……
言归正传,不少萌新以为小说可以随便写,如让人物吃“翔式蛋筒”,却丝毫没意识到这种印象会带给读者糟糕的阅读体验。
所以,印象传达的第三个要求是,传达的印象必须是读者喜闻乐见的。
对于一部小说,作者除了要向读者清晰传达他们喜闻乐见的印象,还要在读者心目中建立人物的形象。
对于读者,人物形象往往建立在诸多印象之上。如何利用约定俗成的印象在读者心目中建立人物形象,是一门学问。
最开始,小说作者通过外貌和情节建立人物形象。如说起关公,人们就会想起大红脸、长胡子、斩颜良捉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送嫂、刮骨疗毒……
说起西门庆,人们会想起三妻四妾、骄奢淫逸、仗势欺人……
等到金庸、古龙笔下,作者开始为人物塑造人物形象定制情节。各种情节给人的印象融合在一起,就成了鲜活的人物形象。用这种思路写作,我们会发现小说是否受欢迎,主要在于主角是否受欢迎。
如作者常以肌肤如玉形容女子肌肤之美,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必须是读者对玉的触感有清晰的印象。就算没摸过真正的玉,也要盘过翡翠。如果读者对玉完全没印象,那么肌肤如玉还不如肌肤如装满水的塑料袋让人印象深刻。
这也是很多民国时期小说没有那么多华丽修辞的原因,因为民国小说面向的是市井百姓,老百姓对金珠宝玉完全没有概念。而《红楼梦》的读者多是清朝中页的读书人,能够理解书中华美的文辞……
因此,印象传达的第一要求是,传达的印象必须是读者有印象的。
很多萌新在描述人物时喜欢拽文,拽文的方式多是增加读者的思维负荷。
如三叶草球鞋,读者看到不免要搜肠刮肚一番,然后才反应过来,“三叶草”是作者自创的品牌。而人物穿着一双篮球鞋和穿着一双三叶草球鞋有区别吗?
这种无意义的拽文过多,就会让读者疲劳,俗称“这书看得累”。
印象传达的第二要求是,传达的印象必须能被读者最快理解。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虽是古代典故,但也从侧面说明,古人也发现印象传达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身心需求。
仔细回忆,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华小当家》确实能让人食指大动。而美食文似乎也有相同的功效。可以推断,只要这世上还有吃货,美食文就有市场。
根据印象传达理论,“美妆文”应该也可以火……
言归正传,不少萌新以为小说可以随便写,如让人物吃“翔式蛋筒”,却丝毫没意识到这种印象会带给读者糟糕的阅读体验。
所以,印象传达的第三个要求是,传达的印象必须是读者喜闻乐见的。
对于一部小说,作者除了要向读者清晰传达他们喜闻乐见的印象,还要在读者心目中建立人物的形象。
对于读者,人物形象往往建立在诸多印象之上。如何利用约定俗成的印象在读者心目中建立人物形象,是一门学问。
最开始,小说作者通过外貌和情节建立人物形象。如说起关公,人们就会想起大红脸、长胡子、斩颜良捉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送嫂、刮骨疗毒……
说起西门庆,人们会想起三妻四妾、骄奢淫逸、仗势欺人……
等到金庸、古龙笔下,作者开始为人物塑造人物形象定制情节。各种情节给人的印象融合在一起,就成了鲜活的人物形象。用这种思路写作,我们会发现小说是否受欢迎,主要在于主角是否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