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2)
2023-06-14 来源:百合文库
名称
九一八事变
发生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地点
中国东北地区
参战方
日本,中国
结果
日本获胜,占领东北三省
根据伪满洲国的统计资料,仅在该法案执行的第一年,就有31万东北人因为违法吃大米白面而被捕,占到总人口的1%。而这些“经济犯”的下场,多半都是被押送到各处矿山当劳工,最后进了万人坑……
最开始的时候,伪满洲国给中国人规定的口粮配给,是城市里每人每月供给高粱米或玉米面24斤和若干杂豆,乡下农民每人每月可留粗粮30斤(各地稍有不同),虽然伙食粗粝,但尚可勉强果腹。
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配给标准下降得非常迅速。据1943年的伪满《经济情报》所载,从1942年起,伪满境内中国人的粮食配给量几乎是每月都在递减,1943年2月份的配给已减到18斤,4月份又减为10斤,5月份在10斤粗粮的配给中掺进7斤发霉的玉米面。小孩的配给更是仅有每月4斤。
到了最后几年,随着战局的日益不利,日军不断加大搜刮粮食的力度。伪满洲国的粮食供应日益恶化,在东北的日本人都开始吃起了高粱米。至于中国人,更是只能吃由玉米、小米、榆树籽和锯末做出来的“混合面”,以及由橡实制成的“橡子面”,这种橡子面吃多了就会大便硬结,让人拉不出屎、痛苦难耐。
然而,就连如此粗劣的食物,也还得半夜三更就去排队才能买到——当时的各个粮谷配售点,经常会没有粮食可以出售。有时市民们排了很长的队,站了很长时间,结果等来的却是一块“今日无粮”的牌子。
伪满政府配给的粮食是如此的匮乏,而且还有很多丧失劳动力的人,根本没办法得到配给,因此一些家庭常常断粮,只好以树叶、树皮、米糠和野菜充饥。由于营养匮乏,东北人民的健康状况严重下降,各类疾病泛滥成灾。连伪满官员都普遍是一副营养不良,面带菜色的模样……对比起当年张大帅的治下,连长工都能偶尔吃顿肉的景象,实在是不能不让东北人对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齿。
除了粮食之外,在伪满时期,肉、油、糖、肥皂、纸烟、布、棉、线、盐、火柴、火油(煤油)等生活必需品,也全部都要实行配给。而且这些配给物资总是时有时无,布料和燃料尤其短缺,小孩光屁股的不在少数,不少人甚至只能披麻袋片。更要命的是,由于煤炭的消费量被日军严格管制,冬天里有很多家庭生不起火坑,只能在饥寒交迫之中瑟瑟发抖、度日如年,各地冻死饿死的惨事屡见不鲜。
确实,正如某些“专家”们描述的那样,本土自然资源匮乏的日本侵略者,在占领了资源丰富的东北三省之后,为支持其进一步侵略战争的需要,在两代张大帅建设的工业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强制推行“产业开发”政策,客观上使东北工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也使“满洲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1943年,东北的煤产量占全国的49%,生铁占87%左右,钢材占93%,电力占78%;全区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左右,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此外,日本人还在伪满洲国兴办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影企业——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当时东北亚最大最先进的综合研究所——满铁中央实验所等等。而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的城市建设,确实也颇有值得称道之处。
九一八事变
发生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地点
中国东北地区
参战方
日本,中国
结果
日本获胜,占领东北三省
根据伪满洲国的统计资料,仅在该法案执行的第一年,就有31万东北人因为违法吃大米白面而被捕,占到总人口的1%。而这些“经济犯”的下场,多半都是被押送到各处矿山当劳工,最后进了万人坑……
最开始的时候,伪满洲国给中国人规定的口粮配给,是城市里每人每月供给高粱米或玉米面24斤和若干杂豆,乡下农民每人每月可留粗粮30斤(各地稍有不同),虽然伙食粗粝,但尚可勉强果腹。
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配给标准下降得非常迅速。据1943年的伪满《经济情报》所载,从1942年起,伪满境内中国人的粮食配给量几乎是每月都在递减,1943年2月份的配给已减到18斤,4月份又减为10斤,5月份在10斤粗粮的配给中掺进7斤发霉的玉米面。小孩的配给更是仅有每月4斤。
到了最后几年,随着战局的日益不利,日军不断加大搜刮粮食的力度。伪满洲国的粮食供应日益恶化,在东北的日本人都开始吃起了高粱米。至于中国人,更是只能吃由玉米、小米、榆树籽和锯末做出来的“混合面”,以及由橡实制成的“橡子面”,这种橡子面吃多了就会大便硬结,让人拉不出屎、痛苦难耐。
然而,就连如此粗劣的食物,也还得半夜三更就去排队才能买到——当时的各个粮谷配售点,经常会没有粮食可以出售。有时市民们排了很长的队,站了很长时间,结果等来的却是一块“今日无粮”的牌子。
伪满政府配给的粮食是如此的匮乏,而且还有很多丧失劳动力的人,根本没办法得到配给,因此一些家庭常常断粮,只好以树叶、树皮、米糠和野菜充饥。由于营养匮乏,东北人民的健康状况严重下降,各类疾病泛滥成灾。连伪满官员都普遍是一副营养不良,面带菜色的模样……对比起当年张大帅的治下,连长工都能偶尔吃顿肉的景象,实在是不能不让东北人对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齿。
除了粮食之外,在伪满时期,肉、油、糖、肥皂、纸烟、布、棉、线、盐、火柴、火油(煤油)等生活必需品,也全部都要实行配给。而且这些配给物资总是时有时无,布料和燃料尤其短缺,小孩光屁股的不在少数,不少人甚至只能披麻袋片。更要命的是,由于煤炭的消费量被日军严格管制,冬天里有很多家庭生不起火坑,只能在饥寒交迫之中瑟瑟发抖、度日如年,各地冻死饿死的惨事屡见不鲜。
确实,正如某些“专家”们描述的那样,本土自然资源匮乏的日本侵略者,在占领了资源丰富的东北三省之后,为支持其进一步侵略战争的需要,在两代张大帅建设的工业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强制推行“产业开发”政策,客观上使东北工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也使“满洲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1943年,东北的煤产量占全国的49%,生铁占87%左右,钢材占93%,电力占78%;全区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左右,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此外,日本人还在伪满洲国兴办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影企业——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当时东北亚最大最先进的综合研究所——满铁中央实验所等等。而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的城市建设,确实也颇有值得称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