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在人物塑造的方法上,西方和中国的小说都经历了一个从类型化人物形象到个性化人物形象的共同过程。在浩如烟海的小说典籍中,心理描写一直被认定是人物行为的内在表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行为。
在正常大众的观念里心理描写就是真正的人物想法。然而施耐庵利用了这种大众心理来掩盖本来要表达的小说内容,误导读者看到的小说表面而很难探索到小说的核心实质。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的大部分的心理描写并不是真正的人物心理所想,而是经过删减或者掩盖的内心想法。
只有通过逻辑上的推断和对小说的探索和理解中才能不断揭示出人物当时真正的内心想法。施耐庵在行文间直接写出来的心理描写是来误导读者的,很多是不符合逻辑的,如果你不细细品读就难以发现。
施耐庵直接写出来写在纸上的心理描写是残缺的删减的并不能真正的表达出一个人物的性格。这就是表层叙事,我们要通过逻辑的推理和对小说的探索来解读表面的心理描写潜层中叙述着的是什么?在看似正常的心理描写下暗藏着怎样的潜层叙事。人物形象性格是否就像表层叙事中一样?还是作者通过这种隐晦的表达方式来揭露真实的人物性格?
《水浒传》利用人物的心理描写来构建的人物性格和想法是表层的,大都是不完整的虚假的。而通过心理描写隐藏的潜层叙事是真实的,潜层叙事才是作者想要表达出的内容。通过对表层叙事的文学推敲和逻辑推理得出潜层叙事的内容,这样才能品读出更加完整且真实的水浒传。只有读懂表层叙事下的潜层叙事,才能真正明白人物的性格形象。心理描写只是作者写出的表层假象来误导读者,其想表达的核心内容都需要在推理和探索后得出的潜层叙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