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和她(初稿及说明)(4)
以上片段本是某次考试期间为打发时间写成的。此后滕同学鼓励我写作,这一片段于是自故纸堆中获得新生。不过,滕同学也清晰地指出,这一片段不适合作为开头,而应该作为中间片段。然而《雨和她》没有为这一片段留位置,后来我竟也将它忘却了。今日偶然发现这一片段,心中百感交集,既怀念安逸的旧时光,也感激真挚的同窗之谊。同时,也羞愧于自己低下的文学水平。然而,这难登大雅的片段中,回响着朋友殷切的鼓励,流露着自己青涩的心境,以至于我总体上对之还是抱有积极的情感。现已经过润色,于文笔大约有些改进,公之于众以兹纪念。
借此我也想谈谈自己对《雨和她》的看法。
这篇小说——如果配称为小说——是在朋友鼓励下完成的。从我的方面来看,一来忙里有闲,二来无所事事,三来向往校园恋爱,于是也具有写作的条件和动力。对于智慧而友善的滕同学,我始终抱以说不尽的感激。同时,善良的黄同学也给我以不断的支持,这些都化为了我美好的回忆。就我自己来看,虽然没有亲自尝试,将幼时的恋爱幻想在虚构中实现,不也是圆了一桩心愿吗?
然而,我坦率地承认,《雨和她》从总体上并不成功。经验不足当然可以作为借口,但是我个人很少有意识地进行文学训练,而且在创作过程中缺乏细致的打磨,这也是一桩事实。
按我现在的观点来看,抛开拙劣的文笔,以及层出语法和常识错误,《雨和她》最大的毛病是繁琐。当然,轻小说注重日常生活,这本是一种创作风格,而《雨和她》也是遵循这种路数。但是问题在于:一切内容是否都有其意义?我对此只能给以不情愿的否定。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该小说中很多内容都是流水账,只是简单地复制而非文学地表现日常生活。越往后这个毛病越严重,因为情感与思考的源泉渐趋干涸,而我又生怕内容不够丰富。其实,真正决定着内容丰富与否的是内容的质量。所谓内容有质量,恰恰在于通过巧妙的描写、凝练的叙述充分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彰显小说主题。通常所说的“有深度”“令人回味”,恐怕不是堆砌文字能做到的吧?
更可怕的是,《雨和她》对日常生活的复制也是很有限的,更多繁琐的内容是想象。这样一种想象植根于极其有限的日常经验和不负责任的道听途说。如此贫瘠的土壤能生长出什么像样的花朵呢?作者,即使不足以达到作家的境界,也应对于社会生活有其观察、体验,即使内省式的作家,也不能脱离实际。我不得不为此感到羞愧,承认自己的小说与现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脱节的——尤其是超出校园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