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修“真”(2)
2023-05-30 来源:百合文库
道教倡导人们“法自然”,是为众生指出了一条回归到简单朴实生活的法门。人心最大的特点是欲求不满。若每一个人都能效法自然万物所展现出来的不燥不焦,平静且安稳地去看待岁月人生,哪怕平凡至极,其中甘苦也皆能悟道。
道祖在《道德经》中提出了“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现有生活中感悟到人生的妙旨。道不在别处,惟在于自己正在历经的万事万物之中。把一颗求道的心回归于自己,便可以找到悟道的捷径。人们往往不通此理,心总是被身体牵着走,所以才会贪图五音六色等物。
修真然而,世上的所求与所得往往不相对等,于是便应了道祖这句“智慧出,有大伪”的谶言。人们会借助各种各样的机巧聪明以谋求欲望和利益,甚至不息掩盖了内心中的真实。当物质上的所得越来越丰沛,却又会发现生活中的幸福感正在逐渐远离。当把所有的意念都依凭于身体与物质上的享受时,就会很容易丢掉了内心中的安宁。
谈论修真事,首要一点是去除掉对外欲的贪恋,使我们的心做了身体的主人,同时又能够禁得住心中之妄。此时,也就为进一步思考“我”之本真提供了前提。
道教是以大道之理为人间教化,根本目的在于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得到自己的合道方式,教门中称其为返璞归真,又曰找到“真我”。与之相对,因为受到诸多利益驱使,我们的所作所为很多时候并不是源自于内心中的真实想法,由此而表现出来的人生状态可称为“假我”。
所言之“真”,乃具有恒常不变的属性;所言之“假”,则带有变化多端的意蕴。一为内在,一为外相,道以阴阳判世界,本来无真无假、内外不离,但之于具体的现实人生来说,因为通过机巧聪明所能带来的外在感官上的畅快体味很容易迷惑本心,所以众人往往是在不明己心的状态下而盲目跟随大众去追名逐利。内在的真心变成了外在假相的附属,阴阳一旦失衡,就会产生诸多问题。
道祖在《道德经》中提出了“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现有生活中感悟到人生的妙旨。道不在别处,惟在于自己正在历经的万事万物之中。把一颗求道的心回归于自己,便可以找到悟道的捷径。人们往往不通此理,心总是被身体牵着走,所以才会贪图五音六色等物。
修真然而,世上的所求与所得往往不相对等,于是便应了道祖这句“智慧出,有大伪”的谶言。人们会借助各种各样的机巧聪明以谋求欲望和利益,甚至不息掩盖了内心中的真实。当物质上的所得越来越丰沛,却又会发现生活中的幸福感正在逐渐远离。当把所有的意念都依凭于身体与物质上的享受时,就会很容易丢掉了内心中的安宁。
谈论修真事,首要一点是去除掉对外欲的贪恋,使我们的心做了身体的主人,同时又能够禁得住心中之妄。此时,也就为进一步思考“我”之本真提供了前提。
道教是以大道之理为人间教化,根本目的在于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得到自己的合道方式,教门中称其为返璞归真,又曰找到“真我”。与之相对,因为受到诸多利益驱使,我们的所作所为很多时候并不是源自于内心中的真实想法,由此而表现出来的人生状态可称为“假我”。
所言之“真”,乃具有恒常不变的属性;所言之“假”,则带有变化多端的意蕴。一为内在,一为外相,道以阴阳判世界,本来无真无假、内外不离,但之于具体的现实人生来说,因为通过机巧聪明所能带来的外在感官上的畅快体味很容易迷惑本心,所以众人往往是在不明己心的状态下而盲目跟随大众去追名逐利。内在的真心变成了外在假相的附属,阴阳一旦失衡,就会产生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