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火动物群.1.化石故事《葬身》(3)
敏捷 畏火猎龙 根据现有材料推测,畏火猎龙体长最大可达5米,和亲戚蒙古的分支龙一样,畏火猎龙的头骨长而低浅,这是不能支持较大咬合力的特征。这直接限制了畏火猎龙撕咬的杀伤力。优势的腿部长度显示出它们擅长长途奔走,可见这种恐龙更适合追逐敏捷的小猎物,而不善于捕食较大的猎物。尽管一头幼年平野龙对畏火猎龙来说并不是多么难制服的猎物,但平野龙这种大群落里,畏火猎龙是如何绕过成年平野龙和混杂的川栉龙从而得手的呢?或许这是一个偶然的机遇?
这具有独特意义的标本立刻引起了专家的注意。经过对该标本及考察点进一步的研究,更多证据显现了出来。首先是对出土地点岩层的分析表明这里曾是一片湿地,而平野龙化石完整的出奇,可能是被淤泥包被而形成化石的。其次标本本身也显现出一些可疑之处。颈部的伤口并不致命,但它看起来在被咬伤后很快就死去了,这就带来了疑问,它的死因究竟为何?而且作为猎物,上面却没有掠食者啃咬的痕迹,畏火猎龙杀死它后却没有进食,这是相当奇怪的。此外,在尾部也发现了一处咬伤,还包括了残断的牙齿。对这颗牙齿的表面物质进行分析后,我们得出了令人振奋的结论:这颗牙齿来自于另一个不同的个体。也就是说,咬伤平野龙的不只有一只畏火猎龙。或许猎食者还有同伙?
一天午后,考古队员在幼年平野龙出土地几米远处挖出了第二只畏火猎龙。这个标本很完整。四肢和头骨都几乎完整,肋骨和椎骨也有部分留存。这是一个壮年个体,类似那头平野龙,这具标本上也并未发现致命的伤痕或其他病理特征,死后一样是被淤泥包被而形成化石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杀死了这两头史前野兽呢?是如何被湿地的淤泥覆盖的呢?亦或者……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