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火动物群.1.化石故事《葬身》(2)
学界将其命名为“畏火组”,取远离文明的原始野性之意
刘氏平野龙是一种中型鸭嘴龙类。那时鸭嘴龙类是亚洲最优势的食草动物。平野龙体长可达7-8米,是畏火组发现数量最多的大型动物。在短短前几年的考古期内,就出土了不止20个标本,尽管有许多标本很残破,但也有几具较完整的骨架。因此我们得以一窥这种史前动物的样貌。许多平野龙都是被发现在一起的,老年、幼年甚至病弱个体都有,这表明平野龙和其它鸭嘴龙类一样是群居动物,而且可能适应大群活动。在四季分明的畏火动物群一带,也许会进行大规模的短距离迁徙。
刘氏 平野龙 天恩川栉龙也是一种常见的鸭嘴龙类。它属于鸭嘴龙科的赖氏龙亚科,长有头冠,体型比平野龙更大,体长达10米以上。川栉龙和平野龙一样是这里主流的食草动物,不过不幸的是多数川栉龙的化石都相当残破。这种物种多数的信息来源于一具意外发现的高度完整的标本,工作人员们冒雨抢救化石的热情似乎感动了上天,引导他们发现了这么完整的无价之宝。川栉龙的种名也因此而得。川栉龙不仅是群居动物,而且其化石甚至常常和平野龙出现在一起。根据养龙厂长的推测,这两种鸭嘴龙类的关系可能类似于如今非洲稀树草原上的斑马和角马,组成混养的大群。这是一种食草动物常见的策略。掠食者靠近时,耳目越多,就意味着警惕性越高,越能在突袭发起前逃脱。对于缺乏坚盾锐矛的鸟脚类恐龙来说,这是面对大型肉食恐龙的绝佳策略
天恩 川栉龙 生存竞争是双向的。有猎物的地方,就必定有掠食者。在一头异常完整的幼年平野龙颈部有明显的咬痕。在它的周围还出土了一些兽脚类牙齿,经过对比,牙齿边缘和咬痕基本吻合,也就是说,这头平野龙生前曾遭到某种掠食者的袭击——正是牙齿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