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曼:火车事故(5)
这儿没有月台,我们的车厢显著地倾侧到另一边,所以非要从相当高的踏板上才能跳到路基上去。但匆忙遮盖了裸处的女士们,还是孤注一掷地跳了下去。不久大伙儿都站在轨道中间了。
外面是黑蒙蒙的,但隐约可以看出我们后边这些车厢虽然有点倾斜,却没有什么毛病。可是前面——在十五步或者二十步开外呢!怪不得先前碰撞时响声那么可怕。那儿是一片废墟——走近一些,可以看到废墟的轮廓和闪烁其间的列车员小灯。
那边消息传来了,激动的人们带来了有关情况的报道。我们靠近离雷根斯堡不远的小站,由于转辙的错误,我们的快车跑错了轨道,开足马力撞上停在那里的一列货车的尾巴,把它撞出车站,撞碎了它的后面一部分,自己也受到重创。慕尼黑马菲厂制造的庞大快车引擎报销了,价值七万马克。前面几节车厢几乎完全倾倒,里面一部分坐凳叠嵌在一起。不,谢天谢地,没有人遇难。有人提起一个“被拖出来的”老太婆,但没人见过她。不管怎样,乘客们曾给撞得东倒西歪,孩子埋在行李下面,弄得人心惶惶。行李车粉碎了。行李车怎么啦?粉碎了。
我愣住了……
一个公务员模样的人光着头沿火车跑来。他是站长。他激动地用哭泣的声音向乘客发号施令,要大家守秩序,从轨道上回到车厢里去。但他既没戴帽子,又缺少威严,所以没人理他。可怜的人!责任大概落在他身上。也许他的前途就此完蛋了,他的饭碗因而敲碎了。要是向他询问大件行李的下落,那太不知趣了。
又来了一位公务员,一拐一跛地走来。我一瞧他那警官式的上须,就认出他了。原来是列车警卫,今晚看到的那位大胆、警觉的警卫,他就是国家,我们慈父的象征。他勾着腰,一只手支撑在膝上,踉踉跄跄地走着,除了自己的膝盖以外,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唉,唉!”他呻吟着,“唉!”——“喂,喂,怎么啦?”——“唉,先生,我被夹在中间,胸口上撞了一下,只得翻越车顶脱身。唉,唉!”——“翻越车顶脱身”颇有新闻报道的风味,这人平常准是不大用“脱身”这个字眼儿吧。与其说他经历了一场灾祸,倒不如说经历了关于自己遭遇到灾祸的新闻报道。但这对我有什么用呢?看他这副狼狈相,似乎不可能告诉我手稿的下落。这时从废墟那边来了一个精神饱满、神气活现、非常激动的小伙子,我便向他打听大件行李的消息。
“是啊,先生,那里情况怎样,谁也不知道!”听他那口吻好像说:我能侥幸地逃出来,四肢无缺,已该高兴啦。“那里一切都乱七八糟,女人的鞋子啊……”他作了个粗野的手势,表示一切都毁灭了,还蹙了蹙鼻子。“进行清除工作时,会弄清楚的。女人的子啊……”
我发呆了,在深更半夜孤苦伶仃地呆立在轨道中间,肝肠如绞。清除工作!我的手稿成了清除工作的对象。它就这样毁灭了,大概是撕得粉碎,压得破烂不堪。我的蜂巢,我的精致的蛛网,我的巧妙的狐穴,我的骄傲和劳苦,我一生最好的贡献!果真如此,怎么办呢?那已经写好的、已经拼凑铸炼成形的、已经具有生息的手稿,我连一份抄本都没有——更不要说那札记和随笔,那几年来苦心孤诣地收集、搜寻、听取、剽窃的一大堆宝贵资料。该怎么办呢?经过一番内心斗争,我觉得还是重新开始为妙。是的,就像一个低级动物,眼看自己微小的智慧和勤劳所创造的美妙而复杂的果实被摧毁时,却毫不气馁,我也要这样以动物般的耐心,在短暂的惆怅彷徨以后,一切都从头做起,或许这次会省力些……
外面是黑蒙蒙的,但隐约可以看出我们后边这些车厢虽然有点倾斜,却没有什么毛病。可是前面——在十五步或者二十步开外呢!怪不得先前碰撞时响声那么可怕。那儿是一片废墟——走近一些,可以看到废墟的轮廓和闪烁其间的列车员小灯。
那边消息传来了,激动的人们带来了有关情况的报道。我们靠近离雷根斯堡不远的小站,由于转辙的错误,我们的快车跑错了轨道,开足马力撞上停在那里的一列货车的尾巴,把它撞出车站,撞碎了它的后面一部分,自己也受到重创。慕尼黑马菲厂制造的庞大快车引擎报销了,价值七万马克。前面几节车厢几乎完全倾倒,里面一部分坐凳叠嵌在一起。不,谢天谢地,没有人遇难。有人提起一个“被拖出来的”老太婆,但没人见过她。不管怎样,乘客们曾给撞得东倒西歪,孩子埋在行李下面,弄得人心惶惶。行李车粉碎了。行李车怎么啦?粉碎了。
我愣住了……
一个公务员模样的人光着头沿火车跑来。他是站长。他激动地用哭泣的声音向乘客发号施令,要大家守秩序,从轨道上回到车厢里去。但他既没戴帽子,又缺少威严,所以没人理他。可怜的人!责任大概落在他身上。也许他的前途就此完蛋了,他的饭碗因而敲碎了。要是向他询问大件行李的下落,那太不知趣了。
又来了一位公务员,一拐一跛地走来。我一瞧他那警官式的上须,就认出他了。原来是列车警卫,今晚看到的那位大胆、警觉的警卫,他就是国家,我们慈父的象征。他勾着腰,一只手支撑在膝上,踉踉跄跄地走着,除了自己的膝盖以外,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唉,唉!”他呻吟着,“唉!”——“喂,喂,怎么啦?”——“唉,先生,我被夹在中间,胸口上撞了一下,只得翻越车顶脱身。唉,唉!”——“翻越车顶脱身”颇有新闻报道的风味,这人平常准是不大用“脱身”这个字眼儿吧。与其说他经历了一场灾祸,倒不如说经历了关于自己遭遇到灾祸的新闻报道。但这对我有什么用呢?看他这副狼狈相,似乎不可能告诉我手稿的下落。这时从废墟那边来了一个精神饱满、神气活现、非常激动的小伙子,我便向他打听大件行李的消息。
“是啊,先生,那里情况怎样,谁也不知道!”听他那口吻好像说:我能侥幸地逃出来,四肢无缺,已该高兴啦。“那里一切都乱七八糟,女人的鞋子啊……”他作了个粗野的手势,表示一切都毁灭了,还蹙了蹙鼻子。“进行清除工作时,会弄清楚的。女人的子啊……”
我发呆了,在深更半夜孤苦伶仃地呆立在轨道中间,肝肠如绞。清除工作!我的手稿成了清除工作的对象。它就这样毁灭了,大概是撕得粉碎,压得破烂不堪。我的蜂巢,我的精致的蛛网,我的巧妙的狐穴,我的骄傲和劳苦,我一生最好的贡献!果真如此,怎么办呢?那已经写好的、已经拼凑铸炼成形的、已经具有生息的手稿,我连一份抄本都没有——更不要说那札记和随笔,那几年来苦心孤诣地收集、搜寻、听取、剽窃的一大堆宝贵资料。该怎么办呢?经过一番内心斗争,我觉得还是重新开始为妙。是的,就像一个低级动物,眼看自己微小的智慧和勤劳所创造的美妙而复杂的果实被摧毁时,却毫不气馁,我也要这样以动物般的耐心,在短暂的惆怅彷徨以后,一切都从头做起,或许这次会省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