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赏析(2)
涓生和子君不是新婚夫妇,他们只是一对彼此欣赏倾慕的男女。涓生有一份普通的工作,所以在他们看来,通过依靠彼此,他们有能力生活下去,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然而这对男女赖以生存的资源都被他们以抛弃过去为名割舍了,只剩下涓生在官府里的小职位。而当这个职位被意外剥夺之后,这个脆弱的所谓“家”便破裂了。
子君这个形象在小说前后是变化十分大的。在未同居之前,子君是一个充满了朝气的少女,饱满的生活热情以及对于人生的美好憧憬都从形象中洋溢出来。涓生说:“(与子君交谈后)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然而,这样的美好形象,在同居后被冲刷殆尽,就像人们常说的“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子君想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妻子的责任,先涓生一步见到了现实的无奈与压抑。她有饭菜要置备,有油鸡,有阿随,这些都是生活的点点滴滴,逐渐压抑着原本在她身上的那种绚烂的色彩,变成了朴素的生活之色。
那是一个,客观来讲,习惯上不由家庭的男主人参与家务的年代,更不以参与分担家务作为进步的标志。因此我们也不好强求故事中的涓生去主动分担子君作为一个家庭主妇的责任,尽管这样会更合理。然而,如果设想这样一种情况,无论涓生意识或没有意识到子君的变化,如果他能够自然而然的与子君一起面对现实的残酷,甘于一起成为为生计共同打拼奋斗的夫妻,舍弃自诩为有着新思想的新家庭的执念,那么,这对恋人的感情可能会得以维系,也不至于落得一伤一逝的悲惨结局。所以,追究爱情悲剧的责任,我看来,更加在活下来的伤者——涓生身上。
涓生经历的是理想与现实的脱离所产生的的孤傲和暗含的被舍弃之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原谅引文较长):“屋子和读者渐渐消失了,我看见怒涛中的渔夫,战壕中的兵士,摩托车中的贵人,洋场上的投机家,深山密林中的豪杰,讲台上的教授,昏夜的运动者和深夜的偷儿……。子君,——不在近旁。她的勇气都失掉了,只为这阿随悲愤,为着做饭出神;然而奇怪的是倒也不怎样痩损……”他们不是衣食无忧的名门望族啊!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悠闲,没有自由享乐的的条件,他们已然是抛弃了几乎一切生活资源依靠,像是私奔一样,想要凭着两人的努力过活的年轻夫妻啊!生活的唯一依靠意外失去,涓生确实做出了尝试和努力,然而这份努力只是在他的行动层面,他只是这样做了。他在工作之余,只能体会到子君对于普通寻常生活的适应,只能感受到子君那令他失望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