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红楼梦里的芒种节,曹雪芹隐藏的深意和伏笔,你都发现了吗?(5)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诗《秋夕》,前面两句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里写的是宫女用罗扇扑打萤火虫,罗扇即团扇,这与宝钗扑蝶的情节极为相似。不知是大诗人之间的心有灵犀,还是有先后借鉴。
第三,宝钗扑的那双玉色蝴蝶象征了二玉。宝钗扑蝶,我们往往把关注点放在了扑蝶这件事上,却忽略了那对玉色蝴蝶。
再读时,我们不禁一惊。为什么这蝴蝶一定是一对,且还是玉色?在曹公笔下,红楼梦可以说无一字多余,其实这对玉色蝴蝶正暗示了宝黛这两个玉儿。
因为宝钗在扑蝶之前,刚看到宝玉去找黛玉,紧接着她就看到一对玉色蝴蝶,她又拿扇去扑,这个情节是否也意味着三人最终结局?即宝黛之木石前盟被拆散,二宝最终结成金玉良缘。这个情节与梁祝化蝶的传说,又极为相似。
闲闲之中,曹公总是不忘伏下众人命运之笔。
再说滴翠亭事件。
滴翠亭偷听一节,紧随扑蝶之文自然托出,没有一丝牵强。圣人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谨守封建礼节闺阁女德的宝姐姐,曹公为何会安排她偷听一事呢?
这件事也是宝钗最招黑的一件事,甚至不少人认为宝钗是有城府有心机之人,因为她在事关个人安危之时,使了一招“金蝉脱壳”之计,把锅甩给了毫不知情的林黛玉。
我们先看红楼梦的重要批者脂砚斋怎么说,宝钗在外面听到小红和坠儿谈话,心中吃惊,脂砚斋在这四字后评道:四字写宝钗守身如此。后“嫁祸”黛玉时,脂批又云:闺中弱女机变如此之便,如此之急。
这段情节在脂砚斋眼中,宝钗是“守身”的,是“机变”的,正如后文王熙凤评价宝钗“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对于客居贾府的宝钗来说,贾府的是是非非,与她无关,她不会将自己置身于任何是非漩涡之中。
因此,当危险来临时,明哲保身的宝姐姐,本能地要找人遮掩,把自己偷听的行为掩饰过去。其实我们设身处地去细思这件事,如果是我们偷听到了他人谈话,被人忽然发现时,会不会在情急之下为自己开脱呢?
第三,宝钗扑的那双玉色蝴蝶象征了二玉。宝钗扑蝶,我们往往把关注点放在了扑蝶这件事上,却忽略了那对玉色蝴蝶。
再读时,我们不禁一惊。为什么这蝴蝶一定是一对,且还是玉色?在曹公笔下,红楼梦可以说无一字多余,其实这对玉色蝴蝶正暗示了宝黛这两个玉儿。
因为宝钗在扑蝶之前,刚看到宝玉去找黛玉,紧接着她就看到一对玉色蝴蝶,她又拿扇去扑,这个情节是否也意味着三人最终结局?即宝黛之木石前盟被拆散,二宝最终结成金玉良缘。这个情节与梁祝化蝶的传说,又极为相似。
闲闲之中,曹公总是不忘伏下众人命运之笔。
再说滴翠亭事件。
滴翠亭偷听一节,紧随扑蝶之文自然托出,没有一丝牵强。圣人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谨守封建礼节闺阁女德的宝姐姐,曹公为何会安排她偷听一事呢?
这件事也是宝钗最招黑的一件事,甚至不少人认为宝钗是有城府有心机之人,因为她在事关个人安危之时,使了一招“金蝉脱壳”之计,把锅甩给了毫不知情的林黛玉。
我们先看红楼梦的重要批者脂砚斋怎么说,宝钗在外面听到小红和坠儿谈话,心中吃惊,脂砚斋在这四字后评道:四字写宝钗守身如此。后“嫁祸”黛玉时,脂批又云:闺中弱女机变如此之便,如此之急。
这段情节在脂砚斋眼中,宝钗是“守身”的,是“机变”的,正如后文王熙凤评价宝钗“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对于客居贾府的宝钗来说,贾府的是是非非,与她无关,她不会将自己置身于任何是非漩涡之中。
因此,当危险来临时,明哲保身的宝姐姐,本能地要找人遮掩,把自己偷听的行为掩饰过去。其实我们设身处地去细思这件事,如果是我们偷听到了他人谈话,被人忽然发现时,会不会在情急之下为自己开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