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观后有感(2)
从肖克俭看五四运动
一九一年的一件划时代事件便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点燃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思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运动走出了无数文艺青年热爱追捧顶礼膜拜的青年学生,如后来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胡适,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先生,包括我非常崇拜的北大学生领袖、文艺大鳄傅斯年先生,以及后来的中国文学旗帜周树人先生也在这时摇旗呐喊。影片中的肖克俭是个虚构人物,他拥有与顾维钧截然不同的一种性格,他是悲剧的人物特写,他是一代愤青的特写,莽撞、情绪化、有着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却没有应对变化的能力和耐心。中国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在外交上并不能算胜利,但至少表明中国人在世界外交事务中突破了一种心理障碍。我们除了说“是”,还可以说“不”。肖克俭在凡尔赛宫广场举火自焚不是英雄的行径,但至少表明,像他这样的爱国志士身为炎黄子孙的尊严气节。
肖克俭正好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激进主义,五四的激进反儒砸孔,批判中国旧文化,打人放火,更甚者提出百善淫为先万恶善为首这种谬论。从现在的角度更客观的看待这场运动,就如南怀瑾先生所说“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更有意思的是以曹汝霖为首的北洋大臣,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人许诺的高官厚禄居然变得牢首底线,并且多次写信给时任国民党一把手的蒋介石以支持抗日。恰恰相反的却是当时带头的学生干部中有一部分抗战的时候都当了汉奸,当然只是少数几个,但是也说明了学生运动的局限性和视野的片面性,不能从真正的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也侧面反映了群情激昂急需宣泄学生群体极其容易被利用和误导!政府无能,那就去改变政府而不是游行示威杀人放火,那是野蛮,是暴徒。是更加向国际表达了当时中国的无能,腐败,懦弱!另一方面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全民大团结,一致对外,广开民智,追求变革从此成为社会主流,打开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是伟大复兴的开端。
学生在里面起了一个催化剂作用,算是功不可没。今天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每一次看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都是热泪盈眶,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一群二十出头不经世事的年轻人扛起了中华复兴的大旗帜,感动之时更多的是惭愧,我们如今生活物质条件以走上正轨,衣食住行比起一百年前的学生们改善了太多,然而我们的精神世界却稀少的可怜。
从电影、演员看中国影视
《我的1919》这部电影给我最直接的感觉还是好看二字!无论是演员的演技,服饰的真实精美,演员的台词功底,这部二十多年前的电影放在今天依旧属一流,在中国影视史上是会留下一笔的。我们不妨问一问自己今天的中国影视和二十年前相比进步了多少?不可否认,今天中国的电影数量,演员数量,电影投资,演员工资那是二十年前远远不能比的,可是质量呢?这让我想到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二零一二年年冯小刚导演拍摄的《1942》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一系列优秀表演者领衔主演,原著作者更是茅奖得主刘震云先生。并且这部电影是导演冯小刚自称用心最多,期待最大,审查最久的一部电影。结果这样的一部电影票房却是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