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冕之祭(上)(2)
没人知道西里斯现在并无信心:过于注重精神力量会让人忽视其他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很不幸的是,台阶下绝大部分信徒,包括平民、军人、神职人员,无一不被教堂里信仰的力量互相扶持着,他们过分乐观以至于不愿转过头去看哪怕稍微坏一些的结果。前线的伤亡数字非常大,可他们不怕。他们认为守护神灵的牺牲是光荣的,敌人会被顽强抵抗的军民击溃,圣灵护佑的臂弯下信徒将所向披靡……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带来的弊端之一就是大大低估敌我差距。
西里斯知道一个很大的隐患:现在从上到下信心过强,当战局陷入胶着或劣势时反弹带来的负面情绪会非常大,因为合围后陆路通道已被断绝,补给尤其是粮食完全依赖数量少且极不稳定的空投,可以预见,也许三个月后,至多五个月后,饥饿就将成为绝大部分有生力量迫在眉睫的问题。他深知,没有粮食(民众甚至会希望他凭空变出粮食!)就没有话语权,就没有把握在鼓舞军队继续固守的同时安稳住缺粮少水怨气沸天的民众,教廷也就彻底失信了。所以事到如今,西里斯也只能赌一把民众的信仰力量足够强,宿命论如果有市场,那将是对他和其他人两全其美的办法——被毁灭是定局,如果民众接受这个事实且认定其无法更改,虽然最后的军事抵抗烈度会降低,但总还是能给教廷一个体面的谢幕。只不过现在总未到弹尽粮绝,一切皆有可能,而且西里斯本人也不喜欢宿命论,所以这些暗示现在不便放出。
默祷结束了。
二
(暂缺)
三
教廷不是学校,但有学校;教廷不是国家,但有政权;教廷不是公司,但有惊人的财富。你可以说教廷什么都不是,也可以说它什么都是,教众声称自己一无所有,也声称自己拥有全世界。用最唯物的眼光看,它是一个巨大且有用的瘤子,寄生在国家的上上下下吸取营养,帮助统治阶级稳固社会、维持秩序。但教廷、教徒、教义与信仰本身都自有其意义,站在唯物主义背后,最有发言权者是各阶级广大人民——所以它的意义多变、间接,因为每个阶级的人民都有发言权,所以有时难以揣摩。现阶段,它的意义不取决于它是否对外界有影响,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而出离于其存在之上的一切动作,只要对外界稍加影响,都将稀释它:政客希望它不要发生干涉政坛,科学家希望它不要发声干扰科研,商人希望它不要发声搅乱交易,平民希望它不要发声扫兴娱乐。但他们都希望它一直存在下去,不变,不动,像一张会呼吸的挂像,并为此不惜重金。
用宗教学理论来解释,此乃信仰的第一层意义,即“无用之用”。
在这样的世俗力量下,改变不会是教廷的常用词。这并非偶然,保守是近千年来教会的特征之一。保守不是很好的特点,但也不是很坏的特点,当教廷势力扩大,话语权增强的时候,保守就是被世俗各界群起攻之的罪状;而当教廷势力缩小的时候,人微言轻的时候,保守就是世俗各界赞誉有嘉的美德。虽然从表面来看主动权在教廷,但究其原因,还是世俗的发展需要教廷的监护,而非监督,是世俗社会整体自己选择是否要求教廷扮演其角色。归根结底一句话,教廷是保守的,阻碍科学、艺术、思想的进步,但为人类公共道德划立底线。教廷在社会需要快速发展时压制民众欲望会导致反弹;但又不能彻底放手不管,世俗力量发展过快通常会引发各类越过底线的社会问题,需要教廷出面对民众施以安慰,配合法律与权利重塑道德。这种情况在千余年中曾交替出现,转变时间间隔以十数年乃至数十年计,带有震荡特点。
西里斯知道一个很大的隐患:现在从上到下信心过强,当战局陷入胶着或劣势时反弹带来的负面情绪会非常大,因为合围后陆路通道已被断绝,补给尤其是粮食完全依赖数量少且极不稳定的空投,可以预见,也许三个月后,至多五个月后,饥饿就将成为绝大部分有生力量迫在眉睫的问题。他深知,没有粮食(民众甚至会希望他凭空变出粮食!)就没有话语权,就没有把握在鼓舞军队继续固守的同时安稳住缺粮少水怨气沸天的民众,教廷也就彻底失信了。所以事到如今,西里斯也只能赌一把民众的信仰力量足够强,宿命论如果有市场,那将是对他和其他人两全其美的办法——被毁灭是定局,如果民众接受这个事实且认定其无法更改,虽然最后的军事抵抗烈度会降低,但总还是能给教廷一个体面的谢幕。只不过现在总未到弹尽粮绝,一切皆有可能,而且西里斯本人也不喜欢宿命论,所以这些暗示现在不便放出。
默祷结束了。
二
(暂缺)
三
教廷不是学校,但有学校;教廷不是国家,但有政权;教廷不是公司,但有惊人的财富。你可以说教廷什么都不是,也可以说它什么都是,教众声称自己一无所有,也声称自己拥有全世界。用最唯物的眼光看,它是一个巨大且有用的瘤子,寄生在国家的上上下下吸取营养,帮助统治阶级稳固社会、维持秩序。但教廷、教徒、教义与信仰本身都自有其意义,站在唯物主义背后,最有发言权者是各阶级广大人民——所以它的意义多变、间接,因为每个阶级的人民都有发言权,所以有时难以揣摩。现阶段,它的意义不取决于它是否对外界有影响,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而出离于其存在之上的一切动作,只要对外界稍加影响,都将稀释它:政客希望它不要发生干涉政坛,科学家希望它不要发声干扰科研,商人希望它不要发声搅乱交易,平民希望它不要发声扫兴娱乐。但他们都希望它一直存在下去,不变,不动,像一张会呼吸的挂像,并为此不惜重金。
用宗教学理论来解释,此乃信仰的第一层意义,即“无用之用”。
在这样的世俗力量下,改变不会是教廷的常用词。这并非偶然,保守是近千年来教会的特征之一。保守不是很好的特点,但也不是很坏的特点,当教廷势力扩大,话语权增强的时候,保守就是被世俗各界群起攻之的罪状;而当教廷势力缩小的时候,人微言轻的时候,保守就是世俗各界赞誉有嘉的美德。虽然从表面来看主动权在教廷,但究其原因,还是世俗的发展需要教廷的监护,而非监督,是世俗社会整体自己选择是否要求教廷扮演其角色。归根结底一句话,教廷是保守的,阻碍科学、艺术、思想的进步,但为人类公共道德划立底线。教廷在社会需要快速发展时压制民众欲望会导致反弹;但又不能彻底放手不管,世俗力量发展过快通常会引发各类越过底线的社会问题,需要教廷出面对民众施以安慰,配合法律与权利重塑道德。这种情况在千余年中曾交替出现,转变时间间隔以十数年乃至数十年计,带有震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