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女妭(2)

2. 晋代,注解,赤水女子献:郭璞云:“畏见逐也。”郝懿行云:“亡谓善逃逸也。”
郭璞云:“向水位也。”郝懿行云:“北行者,令归赤水之北也。”
郭璞云:“言逐之必得雨,故见先除水道,今之逐魃是也。”
3. 南朝,《玉篇》引《文字指归》曰:‘女妭,秃无发,所居之处,天不雨也,同魃。’
4. 南朝,《后汉书·张衡传》:“夫女妭北而应龙翔,洪鼎声而军容息。”
5. 唐代,《禜土龙文》:“阳骄阴伏,女魃作孽,孟夏不雨,至於是月,后土将乾,百谷恐竭。”
6. 北宋,《新唐书 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永隆元年,长安获女魃,长尺有二寸,其状怪异。《诗》曰:“旱魃为虐,如炎如焚。”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女妭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转变中涉及的因素
女妭的故事在先秦典籍中已经被编撰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完整度堪比“灵山十巫与窫窳”的故事。后世对于其神话的延伸传播,多在于“女魃”本身所带来的“旱灾”的属性上。
第一阶段:女妭助黄帝讨伐蚩尤,这在《山海经》中记录的十分详尽完整。似乎是一个上古时期发生的事实,又似乎是一个久经流传的“寓言性”神话。结合时代背景,能左右上古时期“大战”的角色,或许就只有“巫”了。而且与“巫”相关的神话,在流传下来的先秦典籍中,都记载的较为详细。不过也正是因为其“巫”的属性,也让其形象在后世流传中,逐渐“妖魔化”,人们也渐渐忘了那个“青衣”的女妭(结合李炳海老师学说,与资料结合简单分析得出)。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女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