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第二十四章 国本动摇》(3)

2023-05-16 来源:百合文库
下面是士大夫集团,代表人物如盖宽饶,韩延寿,杨恽等。其实这个集团才是人最多的一个,以孝廉或太学为晋升途径的官员士子都可以归为此类。但是,正如萧望之曾经说过的“各从其志”(人各有志),这些白衣卿相日后选择的道路却截然不同。
萧望之是士大夫,但是他打击韩延寿等人所在的集团,选择了给孝宣皇帝当枪使、做亲信。魏相是士大夫,但是他和外戚集团、尤其是许家关系亲厚(参考盖宽饶不给平恩侯许伯面子,魏相直接笑他耍酒疯)。
像魏相、萧望之这样与外戚关系密切的官员,并不能严格算在士大夫的集团里,而是皇族集团。
皇族集团和士大夫集团才是刘询和刘奭争执的根本原因。士大夫不受信赖,却因为孔孟之道认为自己有权利去插手治理国家,皇帝应该由儒生来教治国安邦。
皇族集团又是一个大概念。《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实不然,皇帝也是人,他不可能操纵所有人心。
虽然刘询乾纲独断,但也会有责任的枷锁限制他。他是老板,也要考虑员工福利,而家国天下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买卖。

《第二十四章 国本动摇》


皇族集团的信仰是陛下所带来的惠利,刘询被人诟病任人唯亲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他用外戚和亲信获得了好处(灭霍),就得给人家发工资(封侯)。
外戚是一把刀,聪明的宣帝用它来打击权臣大权独揽,而能力不足者则被其反噬,造就王莽之乱。(还好宣帝控制得住外戚,不然就又多衍生出一个集团了)
士大夫则不然,他们的信仰不是皇权,而是儒家。甚至可以说,迂腐的士大夫,是瞧不起皇帝的(比如杨恽)。
他们尊崇孔孟这样至圣先师,且自命清高。他们认为想要实现治国理政还万民以康乐,关键在于皇帝是否听自己的话。
在士大夫的心中,仁义礼教和圣人先哲才是最重要的,皇帝的自身能力与国家发展关系不大,国家应该交给儒生治理。
读书人其实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他们书读得多就能受到广泛尊重,但有时却会提笔写死人,以舆论力量败坏社稷。
可最令人崩溃的是,士大夫清高、重气节。也就是说,他们符合人民群众对于清官的基本要求,可以得到百姓爱戴。哪怕他们做错了,该死,处于弱势的无知百姓都会认为他们是对的,杀了他们的朝廷是在冤枉好人,皇帝就是个昏君(参考赵广汉)!

《第二十四章 国本动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