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词:多行不义必自毙(3)
可是大臣们哪里知道,庄公其实早已有了安排,前面的一系列退让妥协,都只是为了让武姜和段放松警惕。同时,肆其滋欲,促使武姜和段在国人面前暴露自己的野心,使“国人不附”,最终再派出早已准备好的军队轻易将其击败。可以说,庄公的这一系列操作堪称完美,既赢得了事实上的胜利,又从道义层面将段完全击垮。以致于最后庄公虽然做出要放弟弟一条生路的承诺,段还是自杀了。正如庄公一开始所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历史上对庄公的这一做法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庄公如此做是对亲情的一种妥协,对武姜和段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庄公此人心机城府极深,颇有奸雄之本色,对武姜和段的前期妥协都是为了一举消灭段而做出的牺牲。通过《郑世家》,《左传》以及《东周列国志》来看,我还是比较认同后一种观点的。而且,庄公前期的退让并非无底线,比如一开始武姜想让他把更为险要的制封给段的时候,庄公就明确拒绝了。
其实,不论从史料,还是从演义小说中,都可以看出,历史中的庄公具有非常隐忍的性格。在生母如此偏狭的情况下,其还能积极进取,且在表面尽量与弟弟保持和善,这是很难得的。而在策划消灭段的过程中,甚至连他最倚重信赖的大臣都对他的计划一无所知。而想要弟弟取代他位置的母亲,却反而被他利用,从而知晓了段的反叛计划,也因此一举消除了叛乱。其城府之深,心机之重,行事之密,可见一斑 。
而庄公这种以退为进,以求最终彻底击败对手的做法,历史上很多政治家都采用过相似的手段。比如历史上很有名的汉宣帝,在霍光死后,霍家子弟穷奢极欲,目无法度。因此,有大臣进谏建议对霍氏稍加管制,可是宣帝对此却一概不理。最终,霍氏发动叛乱,宣帝趁机将霍氏满门连同其姻亲,故吏连根拔起,从而一举消除了霍家自霍光以来的势力隐患。
所以,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而道家也说:“将欲取之,必故与之”。在对手势焰滔天的时候,反而要给他添一把火,因为火越大,才会烧的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