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魔改《凡尔赛玫瑰》故事结局的一点设想(4)
此后,奥斯卡参与多次法军对反法同盟的作战,屡立功勋,军衔不断提升,受到了拿破仑的器重。奥斯卡认定拿破仑是一个比玛丽王后优秀的多的多的明主,便铁下心来愿意一直追随他,辅佐他赢得多次战役的胜利,但因为自己正直、坦率的性格,也会给他提出谏言。有一次作战期间,奥斯卡听闻父亲去世,因为战事而无法回去送葬,只能含泪向家乡的方向鞠躬,为父亲送别。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后,当上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第一执政,仍不满足,还想加冕称帝,奥斯卡劝谏拿破仑不要称帝,拿破仑不听,向奥斯卡辩解说,他当皇帝不是为了自己的权力欲,而是为了改造法国,推行各种改革,防止保王党和旧贵族谋求复辟(类似银河英雄传说里的莱因哈特),促进法国进步,并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尽可能地向全欧洲推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形势所迫,只好由他来暂时集权,如果此时过分的民主,反而会导致法国一盘散沙,并不利于巩固革命成果,推行改革,反击反法同盟。此时要推行改革反而需要一个政治强人才能办得到。奥斯卡听了,只好不再说什么。拿破仑随后确实进行了多项军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尤其是颁布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拿破仑法典》(原名《法兰西共和国民法典》),还兴办教育,体现了一个开明君主的作风,奥斯卡深感钦佩。
奥斯卡就这样一直追随着明主拿破仑四处征战,和反法同盟作战,持续了十几年,屡立功勋,大破反法同盟军,并勤奋好学,与时俱进,和拿破仑麾下的其他将领一起探讨战略战术,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不断学习新的炮兵和骑兵战术、技术,如步炮协同等,为了更好地掌握新式炮兵技术,下了苦功夫学习高等数学,军衔也从准将升到了上将。她的两个儿子长大后,也在法军里服役。
有一次作战之前,她得到一份情报,敌军(反法同盟军)里有一位瑞典将军,竟然就是以前的好友和恋人汉斯·阿克塞尔·冯·菲尔逊(军衔是瑞典皇家军队中将),不禁感慨万千。
到1812年春天时,奥斯卡已经57岁了,正打算退休,回家陪伴安德烈养老(也算是一个flag),但此时拿破仑还想征服俄罗斯。奥斯卡劝谏拿破仑不要进攻俄国,因为俄国地方大,法军的后勤补给线太容易出问题,但拿破仑不听,说他有信心在冬天到来之前就征服俄国,不会拖太久。奥斯卡无奈叹息,见劝谏不成,只好追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她担心连拿破仑这样的开明的风云人物都免不了会被不受限制的绝对权力所腐蚀,十分担心拿破仑也会变成独裁的暴君,变得听不进不同意见,但她还是做不到从道不从君,终究还是迈不出离开拿破仑的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