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恶?
人性论是历来最据争议性的论题之一,"性恶"对于荀子被视为"儒学之歧途"有着关键性意义。在当代荀子性恶论的诠释与开展中,学者对于回归荀子在儒家中的地位与挺立荀学价值的途径,多是透过否定"性恶论"是为"性恶论"作为方法与途径,呈现一种"性善的荀子"图式;另一较普遍为学者采取的策略与进路,即是将荀子之"性"去道德化,成为——"无善无恶"之性、"性朴"之性。前者是孟学式的形上学表述,后者则脱离了儒家道德哲学的判准,本文集中处理与回应将荀子之"性"去道德化的诠释现象。"性朴"是荀子对于"性"的"定义"陈述与强调,而"性恶"则是其对于"性"的评价与建构。
可以说,因为"性朴"所以才能陈述"性恶"。在儒家视域下,可以说"性朴"即是"性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