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钗黛之争的意义何在?背后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3)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娇梅千万只折一枝怜。钗黛之争,归根结底在于你崇尚谁的人生观,接受哪一种处世之道。
纵观全书,兼具西子貌和咏絮才的林黛玉始终给人一种高洁文艺女青年的印象,荷锄葬花,才压群芳,多愁善感却不失趣味,懂世故却不世俗,性格率真却步步留心,所有的这些特点构成了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妹妹。
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女士曾这样评价:“红楼梦里我最喜欢林黛玉,因为她是唯一一个悟了的人,葬花的人是她,她对大观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情”。
有人说生命是一个圆,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只是心境再也回不到最初。可无论这一生走了多久,林黛玉却始终感情专一,维持真我;心似明镜,一尘不染。
不迁就,不迎合,自惜羽毛,质本洁来还洁去,林黛玉是曹雪芹对浪漫主义的极致追求进而塑造出的角色。
相较于林黛玉是钟灵毓秀,书中对薛宝钗的外貌并无太多溢美之词,但在通读全书后,一个大方,沉稳,知识渊博的“宝姐姐”形象却是跃然纸上。
薛宝钗有王熙凤的八面玲珑却不贪财,有林妹妹的才情却不多愁善感,有史湘云的古道热肠却能左右逢源。她很少被感情所左右,遇到问题总是冷静客观,喜恶不形于色,任是无情也动人。相较于“每日一泪”的林妹妹,薛宝钗落泪的次数屈指可数。
薛宝钗是大观园里真正兼具道家出世胸怀和儒家入世智慧的人,平时,她总是把自己摆在了一个旁观者的位置上,不招事也不惹事。但在和贾宝玉成亲后,却能够苦口婆心地劝诫贾宝玉重视科举,钻研仕途经济学。
薛宝钗俗吗?其实并不是,实际上薛宝钗是个非常有理想的人,只不过她选择用现实主义的方式去实现她心中理想主义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千百年来儒家正统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