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情(2)
要理解这种情感要稍微难一些,所以这里就不同上面的简略阐述,举一个详细的例子来说明:曾经我没有特别喜欢的水果,什么都喜欢吃。但是因为喜欢的作品中的某一角色爱吃草莓,又加上以前看过很多有关草莓的其他事物,对于其形态外表也有一定程度的好感,于是我便更加倾向于草莓一些。这种状态仅仅是初期的,通过这样高出其他水果一点的好感,便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有草莓或是草莓味道的事物,于选择上也会优先选择。这样的习惯性路径选择会逐渐定型,对于草莓的好感或者说是依赖也会随之增长。又加上旁人因为我对于草莓的“情有独钟”而产生的“他喜欢草莓”的固有印象最终反作用于我自身,从而累加出了“我最喜欢的水果是草莓”这样的客观事实。这样,通过将自然性喜欢与强迫性喜欢叠加,也就产生了我对于草莓的“爱”。
当了解了我对于“爱”的定义,即自然性喜欢与强迫性喜欢叠加出的复合感情以后,我们可以继续观察人与人之间的“爱”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因为人的属性非常复杂,无法按照有固有属性的事物照搬逻辑,而人与人之间的爱,强迫性喜欢的作用要更大一些。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同人与事物不同,是通过社交活动而实现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对于人与人的接触从而产生感情的最好诠释。而人与人是非常不同的,无论是从外貌,体态,性格,习惯,爱好,智力,三观,哪一方面而言,人与人都是不同的。在较大差异性之中如果有一些共同之处,两个人是很容易出于自然性而喜欢彼此的;共同之处越多,自然性喜欢就越强烈。然后在此之上,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与陪伴,便会产生依赖感。这样的依赖感,最主要是心理上自发的构建人际关系的欲望,在受到社会伦理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各种具体化的情感。譬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样的感情因为是后天的,由社会划分的属性,所以经常会不自然的相互冲突,相互混淆。弗洛伊德对恋母情结有详细的阐释,他的思想可以帮助理解本篇文章。人的本性,归根结底是由人类的生理结构决定的,若不是按照生理结构来进行社会的建构,则会在多方面产生问题。
不难看出,人的性情是本质(自然性喜欢)与社会建构(强迫性喜欢)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并非是单方面的作用。
最近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一部电视剧中的台词:“你那叫喜欢吗,你就是馋她的身子。”审美与性冲动当然是人类自然性喜欢的一面,所以才说到人类的属性是复杂的。对美的形体的追求,对性的渴望,是人类作为动物被设计好的天性。当然,其中也有被社会教育培养的一部分,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看做是本质与社会建构的综合表现,于此处的喜欢还要加上共同点的相互吸引,异性的特质吸引,以及各种心理效应等等。
加以总结,喜欢与爱的区别即为:喜欢是单纯的,自然的,直接的,即时的;而爱是复杂的,后天的,间接的,累积的。孩提可以自然而然的喜欢什么,但他所接受的社会影响有限,思维方式也不够成熟,这就决定了孩提时代无法形成爱情。当我们某一时期不再去单纯的靠直觉喜欢什么东西,而是用经验和所受的教育去“让”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爱的萌芽就产生了。
当了解了我对于“爱”的定义,即自然性喜欢与强迫性喜欢叠加出的复合感情以后,我们可以继续观察人与人之间的“爱”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因为人的属性非常复杂,无法按照有固有属性的事物照搬逻辑,而人与人之间的爱,强迫性喜欢的作用要更大一些。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同人与事物不同,是通过社交活动而实现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对于人与人的接触从而产生感情的最好诠释。而人与人是非常不同的,无论是从外貌,体态,性格,习惯,爱好,智力,三观,哪一方面而言,人与人都是不同的。在较大差异性之中如果有一些共同之处,两个人是很容易出于自然性而喜欢彼此的;共同之处越多,自然性喜欢就越强烈。然后在此之上,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与陪伴,便会产生依赖感。这样的依赖感,最主要是心理上自发的构建人际关系的欲望,在受到社会伦理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各种具体化的情感。譬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样的感情因为是后天的,由社会划分的属性,所以经常会不自然的相互冲突,相互混淆。弗洛伊德对恋母情结有详细的阐释,他的思想可以帮助理解本篇文章。人的本性,归根结底是由人类的生理结构决定的,若不是按照生理结构来进行社会的建构,则会在多方面产生问题。
不难看出,人的性情是本质(自然性喜欢)与社会建构(强迫性喜欢)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并非是单方面的作用。
最近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一部电视剧中的台词:“你那叫喜欢吗,你就是馋她的身子。”审美与性冲动当然是人类自然性喜欢的一面,所以才说到人类的属性是复杂的。对美的形体的追求,对性的渴望,是人类作为动物被设计好的天性。当然,其中也有被社会教育培养的一部分,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看做是本质与社会建构的综合表现,于此处的喜欢还要加上共同点的相互吸引,异性的特质吸引,以及各种心理效应等等。
加以总结,喜欢与爱的区别即为:喜欢是单纯的,自然的,直接的,即时的;而爱是复杂的,后天的,间接的,累积的。孩提可以自然而然的喜欢什么,但他所接受的社会影响有限,思维方式也不够成熟,这就决定了孩提时代无法形成爱情。当我们某一时期不再去单纯的靠直觉喜欢什么东西,而是用经验和所受的教育去“让”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爱的萌芽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