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生命中无法承受之痛——杜甫(2)
两年多之后,杜甫在耒阳的一条船上去世,终年五十九岁。一代诗圣永远地离开了世间,因此,这一年,曾经如繁花一般灿烂的盛唐宣告结束。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房琯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不讨喜的形象,哪怕他是杜甫的偶像,甚至杜甫为救他差点掉了脑袋。
房琯是唐玄宗、肃宗两朝宰相。房琯,字次律。父融,官至正议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
天宝十五载、肃宗至德元载(756年)房琯六十岁。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玄宗仓皇幸蜀,独驰追驾。七月,谒玄宗于普安郡,即日拜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代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事实上的宰相。此时,房琯也算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了。当时杜甫曾经就对房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认为他拥有和诸葛亮一样的只手挽狂澜于既倒的能力。同年十月,房琯上疏请自将兵复两京,诏加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率三军战于陈涛斜、青坂,败绩。
房琯失败是与他不懂军事分不开的。史载,房琯读书很多,于是在公元八世纪居然还想恢复春秋时期的车战之法,于是制造了大量战车,为了保持队形,还专门用老牛拉车,以显其稳重。在赵武灵王时代就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战车在房琯的手中被当成了宝贝,重新捡了起来,无奈过时的战车怎么能够抵挡安禄山胡骑如风的攻击,结果官兵在陈涛斜、青坂大败。房琯也因此被撤职,而杜甫却认为失败另有原因,极力为之说话,触怒了皇帝,差点被杀头。
杜甫入蜀后,依附老友剑南西川节度使严武。武性格暴烈,几次差点杀掉杜甫,赖旁人从中相救,杜甫才得以逃生,一次杜甫把严武实在惹火了,严武提剑就要去杀他,结果衣服被蚊帐钩子钩住了,怎么也扯不下来。这时候,旁边的人赶忙去通知严武的母亲,母亲闻讯赶来,为杜甫说话,杜甫才得以逃生。《新唐书》里说,李白的《蜀道难》有“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句子,实际上就是为杜甫当时的处境担忧。在这种情况下,杜甫对于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房琯(至德二载,杜甫由长安逃至行在凤翔,房琯荐拜左拾遗)之思念也可想而知了。在四川,杜甫写过多首咏叹诸葛亮的诗,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蜀相》数章,其实都是以房琯为原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