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俗
(图片侵删。大致是基于聊斋的《青娥》,改了改之后的故事。也是老早以前写的了。)
青娥看着盘中的小黄鱼,觉得有些难办;她本来就不喜欢吃这种浑身上下都长满了刺的小鱼。加上这旁边还有一碟摆放的整整齐齐的药芹,最讨厌的两样菜都齐全了,便只能去打荡掉中午剩下的一点青菜豆腐汤,配着味道淡淡的稀饭,倒也能很快解决。
虽然被放的略久,而且只剩下一点菜帮子,不过终究是带着少许的甜味;菜汤的味道混合在白粥里,原本淡而无味的稀饭便重现了光彩;青娥拿起裂了一角的小碗,哼哧哼哧地往嘴里灌。十三岁的女娃娃斜眼打量着窗外的光景,发觉太阳还圆乎乎地挂在山头上,心中暗自盘算等晚饭过后,要去哪里再放肆胡闹一会儿。
这毕竟是七月的夏天。农村里吃饭的时间又早——只要第一阵凉爽的晚风吹来,便可以见到打渔人收了工作、种田汉提着锄头、闲聊的妇女们把织机放回了屋里,大伙儿各自回家吃饭去了。吃完了饭,约莫六点不到,那才是家家户户开始串门的时候。村子里不讲究那样多的规矩,只要随便走走,见到哪家的门半掩着,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去,主人见了,呦,晚饭吃过了吧?今晚打纸牌就差你一个啦,正巧正巧,快坐上来。客人就大大方方地坐在长条凳子上,四个男人抽着水烟打着牌,好不快活。
这时候,女人们又去做什么呢?偶尔,实在凑不齐四个人的时候,主人就会让内子也上来打两巡。不过打许打得,对纸牌感兴趣的姑娘却也不是很多。她们大多也不想理睬围在一起兴高采烈的男人们,往往是叠几个凳子,往外面一坐,便自然能聚起几个人来,叽叽喳喳。刚入门的小媳妇抱怨丈夫太粗鲁了呀、待嫁闺中的大闺女怯怯生生地问嫁人的事情呀、还有谁家出嫁时带了多少嫁妆、哪家到现在都膝下无子,不知是不是得罪了神仙......女人们的话题永远那么多,虽然谈的都是老三样,可她们乐于其中,仿佛永远也不会疲倦。
大人们在吃完晚饭后都不管事了,小娃娃自然爱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因为是偏僻的乡下,也没有那样多三从四德的规矩,男孩子尚要板着脸,白天的时候跟着先生念《三字经》、《弟子规》、《百家训》,小女孩儿就野得很。跟着娘亲学完了织布,做完了杂活,便满村子飞跑,哪哪儿都能看见她们。
青娥年方十三,虽然已经过了七岁八岁调皮捣蛋的年纪,学了织布,每天白天就坐在家里安安静静地对着织机“噌噌噌”地工作,然而她终究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不愿和寻常的姑娘一样,这时候就深藏闺中、等着自己的情郎了——况且也没什么香闺呀!她吐了吐舌头,这样想。
青娥家里是管船的,这里是片水乡,要去县里的话,比起去走崎岖的山路,肯定是坐船要方便得多,因此家境可以算得上是富裕无忧。不过她母亲素有些吝啬的脾气,所以一眼看来,生活也与一般人家无异。青娥自己也不愿意做什么大小姐,按她的说法,“那多麻烦!”。
她准备晚饭过后,便跑去管船的伯伯那里,求他借一艘船给自己;然后她撑着船,慢慢地荡去县里,因为听说今晚县里有人唱戏——《巧降及时雨》。说这戏班子是南方来的,唱的极好,一边唱便一路向北去,听县里的人说要唱到京城哩!青娥不知道京城是什么样的地方,可是村里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去县里看了他们唱戏了:有父母去县城办事,顺便带着去的;也有偷偷用着家里的船,喊几个娃娃一起划过去的。
青娥看着盘中的小黄鱼,觉得有些难办;她本来就不喜欢吃这种浑身上下都长满了刺的小鱼。加上这旁边还有一碟摆放的整整齐齐的药芹,最讨厌的两样菜都齐全了,便只能去打荡掉中午剩下的一点青菜豆腐汤,配着味道淡淡的稀饭,倒也能很快解决。
虽然被放的略久,而且只剩下一点菜帮子,不过终究是带着少许的甜味;菜汤的味道混合在白粥里,原本淡而无味的稀饭便重现了光彩;青娥拿起裂了一角的小碗,哼哧哼哧地往嘴里灌。十三岁的女娃娃斜眼打量着窗外的光景,发觉太阳还圆乎乎地挂在山头上,心中暗自盘算等晚饭过后,要去哪里再放肆胡闹一会儿。
这毕竟是七月的夏天。农村里吃饭的时间又早——只要第一阵凉爽的晚风吹来,便可以见到打渔人收了工作、种田汉提着锄头、闲聊的妇女们把织机放回了屋里,大伙儿各自回家吃饭去了。吃完了饭,约莫六点不到,那才是家家户户开始串门的时候。村子里不讲究那样多的规矩,只要随便走走,见到哪家的门半掩着,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去,主人见了,呦,晚饭吃过了吧?今晚打纸牌就差你一个啦,正巧正巧,快坐上来。客人就大大方方地坐在长条凳子上,四个男人抽着水烟打着牌,好不快活。
这时候,女人们又去做什么呢?偶尔,实在凑不齐四个人的时候,主人就会让内子也上来打两巡。不过打许打得,对纸牌感兴趣的姑娘却也不是很多。她们大多也不想理睬围在一起兴高采烈的男人们,往往是叠几个凳子,往外面一坐,便自然能聚起几个人来,叽叽喳喳。刚入门的小媳妇抱怨丈夫太粗鲁了呀、待嫁闺中的大闺女怯怯生生地问嫁人的事情呀、还有谁家出嫁时带了多少嫁妆、哪家到现在都膝下无子,不知是不是得罪了神仙......女人们的话题永远那么多,虽然谈的都是老三样,可她们乐于其中,仿佛永远也不会疲倦。
大人们在吃完晚饭后都不管事了,小娃娃自然爱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因为是偏僻的乡下,也没有那样多三从四德的规矩,男孩子尚要板着脸,白天的时候跟着先生念《三字经》、《弟子规》、《百家训》,小女孩儿就野得很。跟着娘亲学完了织布,做完了杂活,便满村子飞跑,哪哪儿都能看见她们。
青娥年方十三,虽然已经过了七岁八岁调皮捣蛋的年纪,学了织布,每天白天就坐在家里安安静静地对着织机“噌噌噌”地工作,然而她终究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不愿和寻常的姑娘一样,这时候就深藏闺中、等着自己的情郎了——况且也没什么香闺呀!她吐了吐舌头,这样想。
青娥家里是管船的,这里是片水乡,要去县里的话,比起去走崎岖的山路,肯定是坐船要方便得多,因此家境可以算得上是富裕无忧。不过她母亲素有些吝啬的脾气,所以一眼看来,生活也与一般人家无异。青娥自己也不愿意做什么大小姐,按她的说法,“那多麻烦!”。
她准备晚饭过后,便跑去管船的伯伯那里,求他借一艘船给自己;然后她撑着船,慢慢地荡去县里,因为听说今晚县里有人唱戏——《巧降及时雨》。说这戏班子是南方来的,唱的极好,一边唱便一路向北去,听县里的人说要唱到京城哩!青娥不知道京城是什么样的地方,可是村里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去县里看了他们唱戏了:有父母去县城办事,顺便带着去的;也有偷偷用着家里的船,喊几个娃娃一起划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