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漫谈】甫志高——利令智昏之人,终将遗臭万年(2)
且看一段甫志高被许云峰警告后的心理活动,或许可以对他的想法略知一二。
在办书店以前,他想抓点学运工作。后来又想下乡去。听说川北方面搞得不错,那是他的家乡,如果回去搞点武装,在全国胜利的形势下,一年两年苦过了,到胜利那天,安知自己混不到个游击队司令员?这些抓紧时间“积极工作”的想法,从他知道革命已经发展到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以来,愈来愈强烈,也愈来愈鼓舞着他从谨小慎微一变而为大胆活动。可是现在,好好一座书店,被许云峰突然抛弃,眼看就要出版的刊物也完了。甫志高不禁怀想起黎纪纲,他是个多么理想的主编啊!他曾想过:到刊物出版时,郑克昌发展成地下社员了,那时,自己掌握着这样一个得心应手的组织,工作起来该多么顺利。然而这一切,在今天晚上,被许云峰粗暴地破坏无余了。老许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真是有敌人吗?恐怕未必!”
这段话是书中的原文,其中积极工作四个字被加上了引号,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知道些什么。
在甫志高“积极工作”的表面下,其实藏着一颗想要沽名钓誉的祸心。他清楚局势,知道战争即将胜利,重庆将获得解放。他依仗着自己为党做出过贡献,便大肆造势,提高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地盘,好“解放以后向党讨价还价”。就是处于这种心理,他发展陈松林成为自己的下线,又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吸收郑克昌。这难道不是个人主义泛滥的表现吗?就像在书中,市委书记李敬原在了解甫志高的种种劣行后这样评价他:“利令智昏”,但我想,甫志高的问题,已不是一句“利令智昏”就能概括完整的了,他已经到了“利令志昏”的地步了!
再看几个小细节。在第一章中,当余新江将老许“书店宜小,开成灰色的,不要卖进步书籍”的告诫传达给甫志高时,他所做出的回应是什么?“是啊,是啊!前几年,我搞过联络站。”
这样略带搪塞,同时还吹嘘自己功绩的回答。这说明从一开始甫志高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许云峰的良苦用心。
还有一处,便是在沙坪书店开业时,明明甫志高时那里的实际领导人,可他为什么会在注册书店保证人时用了他的大学好友,同为重庆地下党的刘思扬呢?纵然刘思扬有世家背景,社会关系良好,但甫志高在内心其实也是害怕的,怕书店出事,自己担责任。于是他就“聪明”的用了刘思扬的名字。就连最后书店即将出事的情况下他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优渥生活去告知刘思扬转移,致使刘思扬在本未暴露的情况下被捕。
这样来看,甫志高种种不成熟的举动也便可以解释了。革命工作者一旦违背党的安全,开始为自己的一点私利着想,眼界变得狭窄,行事变得鲁莽,这势必会遭到敌人的注意,下场可想而知。再加上甫志高思想意志不坚定,被捕后便倒戈成为了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