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设】高空高速的复兴——Rh-172 Chaetura II“尖尾雨燕”全天候截击机(2)设定补完(13)
对于紧急情况下在无线电导航手段被完全破坏时仍然可能需要完成全天候起降和精细导航飞行的需求,Rh-172能使用其机载雷达系统对特定区域进行合成孔径雷达或多普勒波束锐化成像,根据雷达影像得到的精细地貌数据进行飞行。这甚至包括了在盲降系统损坏的情况下使用雷达成像扫描确定跑道方位,然后自主规划航路完成非合作和无依托全天候起降的能力。换句话说,即便在机场导航和盲降系统完全损坏的情况下,只要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扫描测绘,理论上Rh-172仍然能够完全依靠自身传感器的情报在恶劣气象下安全降落。当然这种操作对机载计算机系统的算力要求非常之高,在无人模式下是无法使用的,只有在有人驾驶时才能确保有足够的裕度来完成这样的程序。
Rh-172使用主动控制的四余度光传飞控系统,有三余度降级逻辑的控制系统作为备份。中央飞控计算机安装在座舱下方设备舱内,使飞行员的操纵动作延迟最小。飞控系统在起降和亚声速飞行时使用增稳逻辑,增强机体的安定性和低速大攻角下的操纵性,在超声速段则为正常的飞行控制逻辑。在超声速巡航飞行时飞控系统有包线保护,其对杆量的响应大体上说随飞行速度的增加而递减,避免在高马赫数下意外产生超出限制的大过载。而在剧烈的空战机动中飞行员可以选择手动断开包线保护以尽可能发挥出机体的机动性,但需要注意在高速段进行大杆量机动时有超出机体结构限制的危险。飞控系统使用分布式大气数据系统(FADS)测量机体周围的大气环境,当前姿态与矢量数据则由FADS和惯导系统共同确定来避免出现单点失效的可能性。在飞控计算机故障或损坏时飞控逻辑降级,此时接手控制的备份系统会将飞机自动配平到中立静稳定状态并锁定鸭翼(只进行俯仰配平和协助俯仰机动,不再差动参与滚控和姿态稳定),使飞行员能够在主动控制失效的情况下手动稳定飞机飞行并驾机返航。
此时飞机的包线被明显限制,最大马赫数不超过3,最大攻角不超过15度,最大过载不超过 6/-1.5,最大滚转率不超过120度/秒。
前后座舱使用相同的操纵系统,为标准的手不离杆设计。座舱界面和驾驶杆的设计均极大程度上参考了FFR-31MR Super Sylph的设计,因为二者有相似的飞行包线和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的需求。但Rh-172的操纵杆设计和操纵逻辑有些许改变,主要是为了在稀薄大气上层,发动机无法运作的情况下进行机体速度和姿态微调时的操纵使用。像Super Sylph一样,机组可以使用能拉出的小键盘进行数据处理和输入,除此之外由于头盔显示器和座舱增强视景的引入,还能使用虹膜鼠标和语音进行输入操作。这实际上是作为一种备份手段,在飞行员可能受伤失能,无法用手操纵驾驶杆和控制界面的情况下仍然能对飞机保有某种程度上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