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机设】高空高速的复兴——Rh-172 Chaetura II“尖尾雨燕”全天候截击机(2)设定补完(12)

高烈度防空任务,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外挂点尽可能多地挂载空空导弹来对抗多波次来袭目标;远程护航任务,这种情况下使用副油箱来增加Rh-172在较低飞行速度下的航程以确保对护航目标的全程跟随。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被项目研发团队戏称为“贪大求全”的翼下外挂吊舱。这种吊舱实际上就是配备了额外共型阵天线和模块化容纳空间的设计,从而能够在机身内部空间之外腾出额外空间搭载机载设备,加起来之后能容纳下Rh-172任务系统设计中的全部电子战和传感器设备,除此之外也能携带诱饵装置和额外的计算机组件。由于其设计得比较修长且进行了面积律修形,挂载之后对于机体气动性能影响较小,因此被视为一种可以接受的外挂载使用选项。在每侧机翼挂载2个这种吊舱之后,Rh-172能够拥有可以想见的超强电子战和传感器性能,完全可以与专用电子战飞机相媲美。
导航、控制与通讯
Rh-172设计上有在不依靠地面引导情况下进行远距离超声速飞行的需求,这不仅是出于隐蔽攻击的需要,还考虑了在极端环境下地面引导体系被摧毁的情况时,能够自主从机场起飞完成对来袭目标的截击任务。参考飞行包线近似的SR-71/A-12侦察机,高精度惯性导航 星光/天文导航成为一种可选的方案。
Rh-172安装在座舱前上方高精度光学传感器舱内的星敏感器为其天文导航的主要手段,得益于航电技术的进步,导航系统能够将足以满足导航精度的全球星图数据存储于机内存储器中,而不必像上世纪六十年代的A-12/SR-71那样,在起飞前需花很长的时间来准备天文导航数据和对准惯导系统。
机载惯导系统为采用MEMS技术的三轴核磁共振陀螺,相较传统陀螺设计所占重量和空间均大为减轻,精度则极大提高,其漂移误差不超过每百小时1角分,导航误差不大于1,000海里/1m。这使得Rh-172在必要情况下完全可以仅依靠内部导航完成航线飞行,而且不必频繁对准惯导系统,减少了出动周转时间。远期改进中有将惯导系统改装为更高性能且具有极高精度的激光冷却量子干涉传感器的选项,但这一装置体积和能耗较大,且成本显著增加,而现有的MEMS惯导单元已经足够满足绝大多数飞行任务的需要,因此目前没有被确认选装的迹象。
除以上手段之外,传统的无线电导航和卫星导航设备也被以任务系统机柜和天线的形式安装在机上。除了利用常见的VOR、NDB、LORAN、TACOM等无线电导航系统进行导航之外,Rh-172还能通过机载电子侦察系统监听并测向其他特定的零散无线电信号源进行导航,如广播电台等。这些零散信号源的数据可能来自机内数据库存储或先期对任务区域进行的电子侦察情报。Rh-172也装备了ILS盲降系统以满足全天候飞行的需要,但其下滑道剖面与绝大多数机型显著不同,因此ILS系统的工作原理也迥异,不是跟踪下滑台信号以使本机维持在下滑道上,而是利用ILS信号来确定跑道起点的位置和朝向,然后再据此计算应飞行的下降剖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