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周树人与鲁迅先生
4.周树人与“鲁迅先生”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认为鲁迅先生是“文学巨匠”。与很多文学家相比,鲁迅先生的作品并不算多,文学研究类的书他也只有两本:《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并不厚。可能有人知道鲁迅先生还有一本《汉文学史纲要》,其实他根本就没有写过这么一本书,这本书里面所印的内容都只是他讲课时的讲义而已。当然,有一点必须要承认: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力是空前的。在我看来,最符合鲁迅先生的称号有三个:作家,思想家,翻译家。
我们可以喜欢一个人,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把这个人捧到天上去。鲁迅先生是我最推崇的一位作家,但我并不会去肆意地吹捧鲁迅先生,若那样,我想我只会玷污了他。所以,我只需将事实说出而已。
现在,提起鲁迅先生人们大概总是这个印象:穿着长衫,站得笔直,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总是闪现出犹如解剖刀一般锐利的目光,一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姿态。但是,现实中的鲁迅先生真的就是这个样子的吗?其实并不是。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一生都在向世人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为什么要还原?因为有人歪曲了鲁迅先生。周海婴曾经对这个问题做出过解释,其中他所提到的“政治需要”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政治需要”,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很无奈的词语,在它面前所有的艺术家都会显得那么的苍白和无力。就像有很多所谓的名著,其实写得并没有那么好,然而它适应了统治者的统治需求,于是便成为了名著。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名著其内容总是反映了无产阶级的种种、资产阶级的种种,不然就是以战争、革命等等特殊时代为背景的。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是直接歌颂式的,歌颂政府歌颂党,歌颂人民的好生活。难道我们不可以歌颂吗?当然可以,只要我们是真心这么想的,但我绝不敢保证这所有名著的作者们都是在发自内心地说话。我相信,如果你写出的是一部揭露统治阶层的书,那么你这本书是决然不会成为名著的(除非改朝换代),并且你还能不能再继续做一个自由人都将成为问题。主动讨好政治的文学是一种不纯正的文学,就好像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它是有毒的。钱钟书曾说:
“从前的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这就是“洗脑”,也是“政治需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是因为这所谓的“政治需要”,鲁迅先生才被塑造成了这样一种形象。曾经的周海婴看到世人将鲁迅先生理解为一副横眉立目、尖酸刻薄的模样时感到很不理解,他问周建人有没有看到父亲发过脾气、骂过人,周建人的回答却是“没有”。其实现实中的鲁迅先生是和善、幽默并且大度的,他对于身边的一些小事从不计较。
比方说有一次,鲁迅先生的一个山东学生冯省三来到鲁迅先生家里,向床铺上一坐,将两脚跷起对鲁迅先生说:“喂,你门口有修鞋的,把我这双破鞋拿去修修。”而鲁迅先生听后就将冯省三的破鞋拿去修了,修好后还拿回来给冯省三穿上,可是冯省三竟连一声谢谢都没说就走掉了。但鲁迅先生并没有生气,他只是笑着说:“山东人真是直爽哇!”据鲁迅先生的学生孙伏园说,鲁迅先生为青年服务的类似例子还有很多,这是耶稣为门徒洗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