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春晚]短篇小说《距离》(6)
硬件设备更新换代,普及到成了公共设施,穿戴设备越来越少,消费比重最高的是软件内容和虚拟商品。居住在半虚拟的空间中,更加崇尚真实体验,手工和复古,在金钱体系还存在的情况下,奇贵,却大有市场和普遍。还有服务与媒体艺术,无论有多少工作份额永远有更多需求。如果是些在美术馆博物馆之类的工作,发布之后迅速报满,或许还有特别喜爱的人愿意出比工资还高的价格向同行购买工作名额。实在是令我们这种贪玩的人高兴的时代。今天买个虚拟复刻苏州园林,明天买个虚拟复刻美洲神庙,一逛一天,乐此不疲。
但是我们现在有太多不同工作了。很难说是什么职业,虽然很多不同的工作,但不一定很忙。可是在过去来说,我们这是不务正业,全是副业,哈哈。
然后强人工智能出世,我们买了竹筠回来,一晃,就相处了数十年。觉得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完全不会怕他消灭人类呢。不过也不要说像孩子了,我们的生活起居都是他照顾帮忙,更像父母一点。最近有一批新的实体,配套虚拟体,过年让他挑一个喜欢的吧。他好像不是很喜欢我们挑的胖娃娃形象。
你说,我们现在的生活,从前是不可想象,还是早已想象过呢?所有稀奇古怪的表象,选择,思想,行为,都变成见怪不怪的,于是寻找更深的共同点。所有人,包括我们。这样虚无笼统的叙述,却是感受最明显的体验。或许其他的,是习惯了?理所当然?所以好像没觉得有什么可说的。
文,新年快乐啊。俊怎么样?小爱怎么样?我就要回来了,长居。明年再一起跨年吧。我爱你。小时候看长江,一眼看到对岸,觉得不宽,可是头尾完全看不到尽头,确实长。看着星河,十方无尽,却也越过了。而且是轻轻一踏。
隔着星河,想念你。
另外的闲聊:最近读了古早的短篇小说《相见欢》,如果生命不高于非生命,感性是不是低于理性,理性又是不是低于自然规律?真是想起《道德经》来了。我们这些平凡人,总是需要别离相聚的话题来图个热闹,来帮助失忆,以防想起自己的真实面孔,不比一粒沙尘重。
附前现代诗一首:
《无题2》
如果没有距离
万物如何别离
你我如何相聚
如果没有时间
黑白不曾轮转
开始即是终结
重复的话 重复地说
重复的生活
无法重复的蹉跎
在无聊里停驻于颠簸者
众生皆然
在敷衍中心心相印者
你我是也
。。。
对方已阅读完毕
有信息体访客
识别与信息匹配完成
权限:完全许可
她脑海收到这样的通知信息。
他打开全息传输仪,瞬息信息体分身就走到她身边坐下。今天她的起居仓内部是蓝绿色的,信息体的年画飘满房间,她身旁显示着一堆数据,似乎正在欣赏年画。他脑中向管家程序发出指令,传送了一套茶具到他们面前的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