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汪峰:他的微信名,真的就叫MUSIC KING(2)

2023-04-27音乐采访汪峰封面人物 来源:百合文库
他抒情地描述这种坚韧不拔的创作所带来的意义,“我们很有可能比大街上走着的很多人敏感度和想象力还要差很多。我们只是比他在同一件事上付出的更多。当我付出了很多很多之后,多到了这件事已经变成了一个枯燥没有意思的事情的时候,它就变成升华了,它就升华到,当我写出100句歌词的时候,里面有60%的句子是有可能变成经典的。这个其实是因为之前写了太多垃圾的东西了。”
 “就是这样”,汪峰以一句自己的口头禅作为这一段布道的告结——这听起来很像童年时候课本里的那个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
汪峰对以天才自居几乎是警惕的。“依靠灵感写作是一种最愚蠢的想法。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我能了解的那些我所特别钦佩的创作者,绝大多数都是应该这么想的”,在他漫长的创作过程中,灵光只是偶尔降临了那么几次,“《晚安北京》两个小时,《春天里》五个小时,《存在》写了40分钟。我到现在发表了148首歌,还有600多首没有发表,在这将近800首歌里,我认为纯灵感的只有这几首。它的标志是写完之后你不用修改。”
而在灵光没有降临的那些漫漫日子里,通常每天四、五个小时会给他带来一首歌——“一天肯定可以出一首歌,但是肯定不能首首都满意,平均三四天应该能有一首满意的”,汪峰的每张专辑都建立在这庞大的曲库之上。
毫无疑问,这是全中国最勤勉的歌手,保持着稳定的专辑产量。而他的同行们——无论是朴树、许巍、崔健这些老牌摇滚歌手,或者是摩登天空旗下的那一票新晋乐队,甚至是“不努力就去死”的蔡依林,如今都无一可以比拟。
(二)
写歌的确是汪峰命之所系——从他开始参与乐队,到他乐队解散,到他流离失所地在北京四处租房,到他成功,到他大红特红,到他成为中国乐坛“半壁江山”,到他所有的自我感动……可以说,汪峰的整个人生,还有他的自我塑造,皆与之相关。
 “我从5岁开始做的就是你们一辈子都不可能做的事情”,汪峰说。5岁,那是他成为小提琴琴童的开始。他父亲的命运是被音乐改变的——因为音乐,他得以来到北京,成为海政歌舞团的长号乐手。他也将此当作儿子的人生路径。童年的汪峰几乎没有得到过任何玩具,他只能从窗户里看着其他小孩们游戏打闹,“从5岁开始,我每天练习小提琴三个小时,5岁到10岁这个阶段,左手夹着琴,右手拉着空弦。10岁到15岁,开始拉音阶。那个过程几乎已经达到成人社会里残酷的程度,我每天都在经历这个煎熬。”
汪峰的人生路程是这样的:小学读的是中央音乐学校附小,中学读的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大学,当然就是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了十多年小提琴之后,他才在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中泪如雨下,第一次明确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然而那个时候他已经16岁,他已经成为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在日复一日拉奏他人作品之后,这个日常极为沉默的少年,慢慢有了表达的欲望。
鲍家街43号就是这个时候建立的。组建人是他们的师哥小伟,成员全部都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汪峰、龙隆、刘刚、杜咏、李斌,他们从音乐学院附小开始就已经是同学了,所有人和汪峰一样,学古典音乐已经学了十几年,他们几乎不用分工,就天然的各司其职。龙隆对我们回顾了那段岁月,“鼓手就是学打击乐的,贝斯手就他就是弹贝斯的嘛,像我是拉中提琴的,但后来我是弹的吉他,键盘手他就是学作曲的”。
猜你喜欢